•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解碼長征七號改火箭:填補中國高軌運載能力空白

2021-03-12 09: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12日電題:解碼長征七號改火箭:填補中國高軌運載能力空白

  作者郭超凱

  3月12日1時51分,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試驗九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七號改火箭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2021年發射的大幕,標誌著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員。

  高軌發射能力再提升

  長征七號改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該型火箭是在長征七號火箭的基礎上,與長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三級半火箭,是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主力構型。

  長征七號改火箭全箭長60.1米,芯一級、芯二級直徑3.35米,芯三級直徑3米,助推器直徑2.25米,起飛重量約573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7噸,同時具備零傾角軌道、奔月軌道等高軌發射能力。

  該型火箭的成功研製,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噸至7噸運載能力的空白。

  未來,在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具備7噸運載能力的長征七號改火箭將和具備5.5噸運載能力的長三甲系列火箭、具備14噸運載能力的長五火箭一起,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佈局,這將大力提升中國航太進出空間的能力,對推進高軌道衛星組網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火箭技術再升級

  長征七號改火箭是按照通用化、組合化、模組化的思路進行研製,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與長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三級構型火箭,具有很好的基礎技術。但是火箭的研製工作並非“搭積木”,成熟模組組裝在一起的火箭,也依然面臨著很多技術挑戰。

  為此,研製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和適應性改進,首次創新性提出助推不分離分案,降低了分離系統的複雜度,減少分離裝置和伺服機構的數量,提升火箭可靠性和經濟性,該項技術的應用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與傳統火箭發動機控制不同,長征七號改火箭芯一級發動機不擺動,而是依靠4個助推器上的發動機切向擺動來實現姿態控制。為適應衛星發射,整流罩柱段縮短2.5米。為適應火箭高度,活動發射平臺臍帶塔增高約7.5米,擺桿增加到7根....。.作為一型新研製的火箭,長征七號改火箭可謂創新點滿滿。

  “長征七號改火箭在充分繼承長征七號、長三甲系列火箭成熟模組的基礎上,創新提出多項關鍵技術,為提升中國新一代火箭的技術水準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長征七號改火箭總設計師範瑞祥説。

  火箭升級換代新征程

  長征七號改火箭總指揮孟剛表示:“長征七號改火箭的成功發射,進一步豐富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型譜,不僅實現了中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有力帶動和牽引中國未來大中型衛星的升級換代。”

  按照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策略,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在2025年前後初步實現對現役火箭的更新換代。根據目前任務安排,長征七號改火箭2025年前任務安排飽滿,每年將執行3至5次發射任務。

  後續,長征七號改火箭還將根據任務需求研製更大直徑的整流罩構型。中國將以長征七號改火箭為基礎,通過增加上面級等方案,實現零度軌道傾角衛星發射任務,執行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為航太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