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電力天路”織起雪域高原“光明網”——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助力脫貧紀實

2021-03-03 08:4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19年12月24日拍攝的西藏那曲市雙湖縣110千伏變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新華社拉薩3月2日電 題:“電力天路”織起雪域高原“光明網”——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助力脫貧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初春,“世界屋脊的屋脊”阿裏地區,仍是白雪皚皚。在海拔4700多米的阿裏地區噶爾縣門士鄉一村,36歲的其美還在回味剛剛過去的、非同以往的藏曆新年。

  “今年是我們大電網通電後的第一個藏曆新年!以前全鄉一直都靠著風力發電和太陽能供電,用電不穩定,功率大的家用電器沒法正常使用。”其美高興地説,“現在手機隨時可充電,過年新買了個電壓力鍋,既能燉肉還可以煮米飯。”

  2020年12月,總投資74億元的阿裏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結束阿裏地區孤網運作的歷史,從根本上解決了阿裏地區缺電問題,改善了沿線近38萬農牧民用電問題。

  這離不開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多年的艱苦努力。西藏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地廣人稀。為建設覆蓋全區的“光明網”,近年來國網西藏電力先後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裏4條“電力天路”,為西藏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社區平措粉絲加工合作社生産車間,負責人扎西先走到電動鞋套機前套上鞋套,接著轉過身來到電動洗手盆前洗手,再用旁邊的電動幹手器把手烘乾。車間內,從磨面到成型、晾曬、凍幹再到最後的包裝,整個流水線,全是用電。

  “做粉絲不能突然停電,電壓也要穩,不然影響成形。如果停電,機器裏的澱粉十幾分鐘就會凝固,清洗起來很不方便。”扎西説。

  供電品質的提高,不僅促進傳統鄉村産業發展,還給群眾帶來穩定就業和收入。平措粉絲加工合作社,解決了10多名群眾的就業問題。“自2016年,啟用新的電氣化設備後,粉絲的日産量從200斤漲到了2000斤。”扎西説,“忙的時候我們還會請些零工,150元一天。固定員工月收入3500元左右,入股群眾年底還有3萬到4萬元的分紅。”

  電力帶來的生産生活巨變,老人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以前用河水澆地幾個村要輪著來,後來村裏打了7口機井用上了動力電,再也不用輪著澆地,還不用去河裏挑水了。”72歲的巴桑在克松社區居委會旁經營著一家茶館,“油燈變電燈,煮飯用電鍋,劈柴用電鋸子,電足了做什麼都方便。”

  2020年4月,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普拉村1號安置點臺變順利合閘,標誌著那曲市“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通電到戶”工程順利通電,該村109戶村民用上了放心電。

  羅瑪鎮普拉村地處那曲市西南,平均海拔4520米,交通閉塞,供電系統薄弱。雖然當地居民搬入安置房已一年有餘,但新的安置點還沒有接入大電網,臨時用電措施和光伏太陽能板只能勉強維持基本需求。

  在了解到普拉村村民的用電困難後,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那曲供電公司對通電工程進行多次細緻勘查,組織設計單位和參建單位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10千伏及以下中低壓配電工程建設方案,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全面加快建設並提前通電。

  “之前我們村是依靠光伏板等臨時措施用電,大功率電器無法正常使用,村民們不敢輕易開電燈、看電視。如今這些問題已成為歷史。”那曲市羅瑪鎮負責人説。

  “十三五”以來,在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和近10萬名電力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依託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33個邊境小康村供電建設項目、833個易地搬遷扶貧點配套電力設施建設、4807個扶貧産業項目接電任務先後完成。目前,西藏主電網已覆蓋全部74個縣(區)。

  幾天前,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主任何龍壽説:“從國網總部到西藏公司再到每個市縣公司,我們合力促進了深度貧困地區農網升級改造等工作開展,夯實了脫貧基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