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場大會宣告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見人見事見精神!

2021-02-26 08:2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2018年2月,習近平在四川考察途中説:“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裏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三年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最終收官。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這場大會,見人、見事、見精神。

  △聯播視頻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勝戰之時,致敬這些扶貧人

  習近平在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作為脫貧攻堅戰的最高指揮者,習近平與千千萬萬的扶貧戰士勠力同心。在2月25日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總書記為他們中的傑出代表隆重頒獎。

  △大會現場(總臺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到今年春節,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的病歷單上,已經累積20多種疾病。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多年,她創建中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進大學。

  △2020年12月,張桂梅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稱號。(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張桂梅校長當天是坐著輪椅領獎的。她告訴《時政新聞眼》,原本不想以“坐輪椅”的形象出現,怕學生們擔心。談到獲獎,她説這份榮譽是給所有鄉村教師的。

  △視頻丨張桂梅領獎時刻

  另一位坐輪椅領獎的是98歲高齡的夏森老人,同樣心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她設立的“夏森助學金”已幫助180余名貧困生圓夢大學。頒獎當天有一個細節,夏森老人嘗試從輪椅起身致意,總書記輕拍她的肩膀,俯身為她頒獎。

  △視頻丨這一幕,很溫暖

  80歲的趙亞夫是“科技興農”的代表。2014年12月,習近平到江蘇鎮江世業鎮先鋒村農業園考察時,曾與趙亞夫交談,讚揚他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

  △趙亞夫曾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稱號。(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去年4月,總書記到陜西考察時,曾點讚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産業”。這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帶領團隊對口科技幫扶的成果。李玉告訴《時政新聞眼》,目前他的團隊已開發出木耳片、木耳冰激淩、木耳菌草茶等多種産品,還建設了品質安全雲數據平臺,為農民增收致富保駕護航。

  △李玉院士特意佩戴了一條有“食用菌”設計圖樣的領帶。(總臺央視記者郭鴻、盧心雨拍攝)

  當天,除10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外,10個集體也獲得這一榮譽:湖南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理念發源地,上臺領獎的是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寧夏閩寧鎮是由總書記親自命名的“閩寧村”升級而來,鎮黨委書記張文登臺領獎;2018年2月總書記曾走訪四川涼山昭覺縣三河村,村裏的領獎代表是90後第一書記李凱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數百萬扶貧幹部傾力奉獻,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

  △閩寧鎮黨委書記張文帶來家鄉特産蘑菇、枸杞。(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大涼山三河村第一書記李凱是一名90後,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總臺央視記者王鵬飛拍攝)

  大事:彪炳史冊 厥功至偉

  人因事立,事因人成。

  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在2月25日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説,8年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參加總結表彰大會的代表陸續入場。(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如何完成這件大事?總書記這樣“標重點”:2012年年底,拉開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理念。2015年,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令。2017年,精準脫貧被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2020年,做好“加試題”,打好收官戰。

  △大會現場(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習近平説,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光輝的歷程,寶貴的經驗。在2月25日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結為“七個堅持”,其中就包括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當天受到表彰的代表均佩戴紅花。(總臺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總書記在總結表彰大會上説,只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辦成更多像脫貧攻堅這樣的大事難事。

  實事:真扶貧 扶真貧 脫真貧

  在歷史的回望中,總能發現可貴的堅持。本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8年前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貧開發的講話。總書記當時就作出提醒,“平均數會掩蓋差距”。

  在25日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總書記在總結8年來的經驗時説:“我們要求下足繡花功夫,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獎章與證書(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一個細節,折射了脫貧攻堅戰的鮮明特質——求真務實。2017年2月21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時説:“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獎牌(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脫貧攻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實事。總書記多次把它形容為“第一民生工程”。在2月25日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總書記説:“我們突出實的導向、嚴的規矩,不搞花拳繡腿,不搞繁文縟節,不做表面文章,堅決反對大而化之、撒胡椒面,堅決反對搞不符合實際的‘面子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一切工作都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獎章與證書(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下實功,求實效。在去年3月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總書記作出部署:從當年下半年開始,國家要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在今年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總書記表示,黨中央決定,適時組織開展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

  其用意,是要真正讓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獲獎代表(總臺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難事:攻堅克難 接續奮鬥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扶貧攻堅”改成了“脫貧攻堅”。會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

  5年多後,習近平在總結表彰大會上這樣回望脫貧攻堅戰:“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臺下就座的獲獎代表(總臺央視記者王威、張宇拍攝)

  在當天的講話中,總書記引用了《淮南子》的名句:“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下一步,中國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總書記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

  △2月25日下午,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資料圖)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正如總書記在總結表彰大會上所説:“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鬆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

  脫貧攻堅精神:征途漫漫 惟有奮鬥

  幾天前,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

  幾天后,這個精神譜係又添“新成員”。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首次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偉大脫貧攻堅精神——“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大會當天,“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獎者代表受邀在主席臺就座。(總臺央視記者鐘鋒拍攝)

  在這當中,“精準務實”,尤其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科學態度、實踐品格、治理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事實也充分證明,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

  △當天約3000人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總臺央視記者王策拍攝)

  在2015年11月舉行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我們共産黨人必須有這樣的情懷。中國共産黨在中國執政就是要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為民造福,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能堅如磐石。”

  唯有為民造福,方能不負人民。站在這一點來理解,脫貧攻堅精神永不過時。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