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第四集 合力攻堅

2021-02-22 12:1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字幕】2018年10月17日 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

  【同期】起苗嘍!

  【解説詞】2018年10月17日,第五個國家扶貧日。1500萬株茶苗,從這一天起,由浙江安吉黃杜村,陸續運往湖南古丈、四川青川、貴州的普安和沿河4個貧困縣,為那裏的貧困百姓,送去致富的馨香。

  飲水思源,不忘黨恩。

  曾經,黃杜村村民在黨和政府幫扶下,靠發展白茶産業脫貧致富。如今,他們捐贈茶苗、傳遞感恩,讓血脈中流淌的真情大愛,凝聚為中國向貧困宣戰、萬眾同心的合力攻堅。

  【同期】習近平: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解説詞】壘土成山,匯水成河。

  在中國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守望相助、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全社會廣泛參與、眾志成城的一股股力量,為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勁動能。

  

  【解説詞】上去這高山望平川,這是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樸素的夢想。然而翻過一道山,眼前卻還是一道道山。

  史稱“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千山萬壑,乾旱荒涼。

  這裡分佈著寧夏中南部山區的8個國家級貧困縣,曾被聯合國專家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漫天風沙,將溝壑般的皺紋刻在人們臉上,也將世代貧苦的記憶埋進他們的心底。

  如何跨越東西部發展的巨大差異,不讓一個地區掉隊?1996年,中央作出東西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沿海省份福建與寧夏結成了幫扶對子。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風塵僕僕地來到西海固,調研扶貧協作方案。就在那一次,他提出了吊莊移民的設想,並親自為新村命名——閩寧。

  【字幕】2016年7月19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閩寧鎮

  【同期】習近平:先富幫後富,還是要共同富裕。我當時在福建,我那個時候是,當時就成立了一個閩寧協作領導小組,我是組長,來抓這個事情。但是那個時候,東部地區拿很多錢來搞這個也不可能,但是當時也是上千萬,做了這個閩寧村。這個是一個很有效的措施,接下來呢我們還要做,全國還要把這個移民工程搞好,這是扶貧的一個必要手段——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這個只有誰能做呢?只有共産黨能夠做,我們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做。

  【解説詞】按照習近平推動建立的“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産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扶貧協作機制,一批批福建援寧幹部、工作隊和閩商在西海固紮根奉獻,數萬寧夏貧困群眾在福建穩定就業,開創了對口協作、實現共同發展的成功範例。

  【字幕】2016年7月20日 寧夏 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

  【解説詞】2016年,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東部地區要下更大氣力幫助西部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

  在西海固,福建引入閩寧村的成功經驗,先後幫扶建設了110個閩寧協作示範村,前莊村就位列其中。

  【同期】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觀莊鄉扶貧車間主管 馬穩紅:今天我們來培訓一款DIY的産品——繡球。首先大家拿出説明書看一下裏面的配件。

  【解説詞】馬穩紅是前莊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她和鄉親們搬出大山,住進村裏新建的移民安置點。她還和不少貧困戶一樣,在家門口的閩寧扶貧車間上了班。

  【同期】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觀莊鄉扶貧車間主管 馬穩紅:自己可以掙一點零花錢,也可以帶自己的小孩兒,還可以照顧家裏面的老人,掙錢顧家兩不誤。

  【解説詞】西海固的脫貧攻堅融入福建基因,讓這裡擁有了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韌勁,更有了弱鳥先飛、敢為人先的膽識。

  在全國範圍內,因殘致貧、因殘返貧都是脫貧攻堅的難點。

  2018年,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又一個創舉,閩寧扶貧協作創建了首個殘障人士托養創業中心,讓一些有勞動能力的因殘致貧群眾,在這裡重新煥發光彩。

  辛寶同和托養創業中心的幾個年輕人成立了電商合作社,援寧幹部幫著跑市場、談訂單、打品牌。運營第一年,他們靠賣西海固土特産,營業收入就超過2000萬元。

  【同期】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神林鄉辛平村村民 辛寶同: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在想我們幾個殘疾人一塊兒,能夠把我們自己養活住,我就覺得已經很好了。但是真的沒想到,在閩寧協作的幫助下,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全縣的2000多殘疾人分紅受益。有時候感覺真的自己挺自豪的。

  【解説詞】從單向扶貧到産業對接,從經濟援助到社會事業多領域深度合作,閩寧扶貧協作已經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示範樣板。

  如今,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征路上,西海固走向全面小康。當年的閩寧村也已發展成為六萬多人的閩寧鎮,昔日的幹沙灘變成了熠熠閃耀的金沙灘。

  見證這一改變的,不只是西海固。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北京帶來了資金,帶來了技術,幫助這裡的小馬鈴薯成長為年産400萬噸的大産業。

  在雲南香格里拉,上海市幫扶建設了11個現代化種植基地,每年有20多萬噸蔬菜,通過消費扶貧又賣到上海。

  在廣西巴馬,廣東的先進發展理念,正讓這個深度貧困縣立足當地特色,開始以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謀篇佈局。

  浙江通過勞務協作,讓四川的14萬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就業;山東累計選派1000多名醫護人員到重慶14個區縣支醫;天津幫助甘肅蘭州打造高原夏菜全産業鏈;江蘇蘇州將現代農業模式複製到貴州銅仁;遼寧大連援助貴州六盤水的財政資金連續5年保持大幅增長。

  對於西部許多貧困地區來説,來自東部經濟發達省份的幫扶,不僅助力著他們擺脫貧困,更為這裡帶來了新的發展觀。

  先富帶後富,攜手奔小康。東部9省市14個城市,幫扶中西部14個省區市。東部343個經濟較發達縣市區,結對西部573個貧困縣。東西部扶貧協作,讓西部地區的脫貧攻堅起點更高、後勁更大、信心更足。

  【同期】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 洪天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推動,首先得益於總書記在地方工作的實踐,特別得益於(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重大決策,我們能夠動員這麼多的社會單位,能夠動員到這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能夠把東部地區最好的人才、技術、資金、企業,資源整合起來,我們認為確實是充分展現了咱們黨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解説詞】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始終彰顯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1986年,我國開啟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扶貧開發,13個中央國家機關率先聯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定點扶貧。隨後,定點扶貧被確定為一項政治任務,民主黨派、金融機構、高等院校、中央企業等加入其中。

  2012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實現了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全覆蓋。香港、澳門也開始參與內地脫貧攻堅。

  這裡是農業農村部所在地。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如何讓全國貧困地區眾多扶貧産業走出人無我有的特色之路?牽頭産業扶貧的農業農村部出臺政策,統籌佈局。

  【同期】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劉煥鑫:農業農村部是第一批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的中央國家機關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立了部長為第一責任人,每位副部長分別聯繫一個定點扶貧縣的工作機制;調動全系統資源,做好定點扶貧工作,幫助制定優勢特色産業發展規劃。

  【解説詞】在農業農村部,關於扶貧産業的討論評估幾乎每天都在進行。

  永順搞莓茶必須要按現代産業要素去推進,打造現代産業體系這個思路去推進這項工作。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順縣

  【解説詞】永順縣,我國土家族主要發源地之一,這裡的深度貧困村主要集中分佈在北部山區,直到2018年,這些村還沒有一個像樣的産業。農業農村部的挂職幹部下沉到每一個深度貧困村,希望能尋找到最適合的産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毛壩鄉毛壩村村民 毛新尤:我們土家族祖祖輩輩都喝這個茶,喝了最舒服,吃了最好、涼爽。

  【解説詞】當地土家族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莓茶,挂職幹部在調研中發現,莓茶成活率高,勞動強度小,帶貧能力強,再加上武陵山區獨特的黃紅砂土,恰好又是莓茶的最佳原生地。

  【解説詞】這些一手調研資訊匯總後,農業農村部經過系統評估,決定扶持永順發展莓茶,走現代産業發展之路。

  挂職幹部先把過去單打獨鬥的貧困戶組織起來,成立了合作社,並幫助他們申請産業資金,開始規模化種植。

  然而,看到第一年的效益還不太高,一些耐不住性子的村民就打算退出合作社。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九官坪村紫荊茶葉合作社社員 田逢愛:我們做了這麼長時間,一點效益都沒有,我現在就是想,我個人不想做了。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九官坪村紫荊茶葉合作社負責人 向玉萍:但是你也知道,那樣做農業見效肯定是挺慢的,最起碼三年,三年以後才有見到效益。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九官坪村紫荊茶葉合作社社員 田逢愛:但是我沒看到好處,我也沒看到前景。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九官坪村紫荊茶葉合作社負責人 向玉萍:本來做農業就是要投進去的。

  【解説詞】莓茶産業剛剛起步,大傢夥就鬧著要分家。聽到消息後,定點扶貧的挂職幹部趕緊找到府。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九官坪村紫荊茶葉合作社社員 田密:你看,我們種茶都還沒搞懂,差太遠了,搞不好這個東西,我們就覺得沒信心了。

  【同期】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幹部 李家健:坐,坐,坐。現在有困難我們一塊兒想辦法,包括做市場、加工都一起想辦法。好不好?

  【解説詞】一起想辦法,挂職幹部帶著合作社去龍頭企業學習管理經驗,又憑藉專業優勢,幫助縣裏申報了“永順莓茶”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

  【同期】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幹部 李家健:我們想把這個莓茶從種到加工,到市場,到品牌,把這個模式落在基層,我們走了以後,大家還能繼續這麼做下去,老百姓就可以持續地增收。

  【同期】湖南省永順縣九官坪村紫荊茶葉合作社負責人 向玉萍:如果要是沒有你們,我肯定堅持不下來,實實在在的,真的真的是非常非常感謝。現在的話,就是説算是做起來了,但是不是做得非常大,但是我有信心把它做得更大、更強,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

  【解説詞】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土家族即將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趕年。就是在這一天,永順縣脫貧摘帽。

  在中國精準扶貧的戰役中,中央單位的定點扶貧,立足行業資源優勢,都取得了扎紮實實的成效:

  在湖北鄖陽,水利跟著産業走,讓水利部的項目和技術成為當地脫貧增收的助推器。

  在貴州獨山,國家林草局推動發展生態扶貧産業,富了這裡百姓的錢袋子。

  在內蒙古科右中旗,中宣部圍繞“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幫扶思路,推進沙地治理、肉牛養殖、影視文旅等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如期實現“旗摘帽、村出列、戶清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公益廣告,讓各種扶貧産品有了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助力更多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在陜西淳化,中國銀行幫助改善基礎設施,加強果樹技術培訓,推出果樹認養、共用集市等三産融合新項目,動員全系統30萬員工開展消費扶貧,全産業鏈建立起增收長效機制。

  在甘肅東鄉布楞溝流域,中國石化集團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並培育起藜麥、木耳等多個富民産業。

  到2020年底,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統戰部、人民銀行、教育部、國資委等牽頭的307個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的592個貧困縣,全部如期脫貧摘帽。中央單位從制度層面的把脈設計,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政策支撐,而他們的定點幫扶,又讓一項項政策釋放出了最大效能。

  【同期】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湯敏:定點扶貧,在扶貧攻堅裏頭髮揮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通過政策制定、政策執行,包括在定點扶貧縣的試驗,然後不斷地改善。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廣,值得總結,而且都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經驗。

  【字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沙瓦村

  【同期】雲南省福貢縣沙瓦村兒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臘八,不準吃手。把手伸出來,快點。

  【解説詞】這裡是沙瓦村幼兒園,教室是村委會前的空地,教師是雲南省怒江軍分區的軍官。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手不能亂動。對不對?

  【解説詞】在中國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人民軍隊傳承發揚為民愛民的優良傳統,就近、就地定點幫扶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4100個貧困村,在新的戰場上,書寫著新時代的軍民魚水情。

  位於滇西邊境的沙瓦村,是直過民族——怒族的一個古老村寨。沙瓦村90%以上都是坡耕地,種玉米沒給怒族百姓帶來更多收益,卻帶來一次次的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直到2017年,這裡的貧困發生率仍超過75%。

  定點幫扶沙瓦村的雲南省怒江軍分區決定,扶貧必先扶智。官兵們一邊教這裡的孩子説普通話,一邊為村民培訓新技術,希望立足沙瓦村實際發展獼猴桃産業。但一開始,許多村民態度都不積極。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我們沙瓦這個坡,撒了一坡種了一地,最後收了一籮筐,推了一磨子,吃到嘴裏頭就剩那麼一小碗了。但我們這個獼猴桃就不一樣了。

  【同期】雲南省福貢縣沙瓦村村民 王三春:種苞谷是人也可以吃,豬也可以吃,雞也可以吃。但種獼猴桃呢,豬吃不吃曉不得,雞吃不吃曉不得。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小組長呢?

  【同期】雲南省福貢縣沙瓦村沙瓦小組組長 李小二:我這個組長還是個黨員,不帶頭也是有點為難。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我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你們這個思路打不開,還是緊緊地抱住我們村裏面祖祖輩輩傳下種苞谷這根救命稻草。

  【解説詞】為了打消鄉親們的顧慮,雲南省軍區也在後方積極作保障,他們請來省裏的農技專家,並幫著打通了産品銷路,但習慣了靠天吃飯的沙瓦村村民,寧願受窮也不敢嘗試新事物。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稍息,敬禮。

  【解説詞】軍隊扶貧,注重發揮民兵優勢。怒江軍分區在沙瓦村成立了民兵班,發動這些民兵的力量,來一起動員鄉親們。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種獼猴桃這個事情,現在大家發動得怎麼樣了?

  【同期】雲南省怒江州沙瓦村民兵班班長 李建華:我三戶了。

  【同期】雲南省福貢縣沙瓦村民兵:我已經發動四戶了。

  【同期】雲南省怒江軍分區駐沙瓦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朱雲:每戶給種上一畝,種個大概就是20畝左右的一個示範基地,給大家看看。

  【解説詞】20畝示範基地,面積不大但意義非凡。打破了傳統思路、勇敢邁出第一步的古老村寨,如今獼猴桃園已經連接成片,並在民兵班的帶動下成立了合作社。

  在發展特色産業同時,怒江軍分區還幫助沙瓦村修建了第一條公路,結束了物資運輸人挑馬馱的歷史;在移民安置點規劃了微菜園,讓怒族鄉親的餐桌有了新鮮的蔬菜;怒江軍分區興建了全村第一所幼兒園,讓孩子們享受到正規的學前教育。

  

  【解説詞】2019年12月,在雲南省軍區的精準幫扶下,沙瓦村的怒族百姓全部脫貧。

  【解説詞】作風優良、初心不改。沙瓦村的成功脫貧,只是全軍參與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在新疆和田巴拉瑪斯村,陸軍部隊幫忙興建的扶貧産業孵化園,讓村民的收入翻了4倍。

  海軍部隊廣泛開展“我的家鄉我的艦”專項消費扶貧行動,讓幫扶村的鄉親們實現豐産增收。

  在陜北延川黃家圪塔村,空軍部隊幫建231座拱棚, 規模化種養業實現了年收入500多萬元。

  火箭軍部隊推出“礪劍助學”專項行動,戰略支援部隊開展文化幫扶續寫彝海結盟時代新篇,聯勤保障部隊在青藏高原進行包蟲病救治,武警部隊組織東部地區總隊結對幫扶西部52個鄉鎮。

  在全軍定點幫扶的4100個貧困村,承載百姓安全與信任的人民子弟兵不辱使命,以參戰的姿態和力度,助力92.4萬貧困鄉親甩掉窮帽子,開啟新生活。

  

  【同期】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群眾工作局局長 肖安水:習主席發出軍隊要支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鬥號令後,全軍部隊迅即行動,我們各個部隊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同時,積極幫助貧困村發展我們的特色産業,開展教育、醫療、黨建等特色扶貧,以愛民為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各族群眾的讚譽,鞏固和發展了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係。

  【字幕】西藏自治區嘉措拉山 海拔5357米

  【解説詞】海拔5357米的嘉措拉山上,世界海拔最高的500千伏鐵塔正在組立。

  【同期】阿裏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線路13標段項目總工 黃小洪:這個坑挖好了之後必須要蓋起來,不蓋的話明天這個雪會吹到裏面,直接就填滿了。

  【解説詞】這是西藏阿裏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的基礎施工之一。

  【同期】阿裏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500千伏業主項目部經理 李海龍:汽車以及大型的機械是沒有辦法到達塔位的。這個組塔作業我們只能選擇採用人工抱幹組立。

  【紀實】

  休息一下、休息一下,歇一下再幹。

  歇一下,歇一下。

  爬不了,爬不動了,就是沒有力氣。

  【解説詞】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優先支援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推動電力外送通道和骨幹電網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重點解決貧困村生産用電問題。2020年,全國大電網覆蓋範圍內的農村都通上了動力電;縣域電網和主網也全部實現互聯互通。

  【同期】中國安能阿裏聯網線路包9項目經理 何樂鋒:真的就是感覺在老鄉們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我們能給他們點上一盞燈,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我覺得來到這裡我們值了。

  【解説詞】奔跑在最冷的夜,攻堅于最險的山,只為給鄉親們點上一盞燈、照亮一條路,一條通往新生活的希望之路。

  

  【字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解説詞】如今的高鐵時代,在我國一些貧困山區,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站站都停的綠皮小慢車。

  【同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村民 為色麼麼:賣馬鈴薯啊,蕎籽啊。

  【同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村民 阿西甲甲麼:賣四季豆。

  【解説詞】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許多貧困山區的土特産品運不出去,百姓的收入一直都上不來。作為交通扶貧的重要舉措,國鐵集團在這些地區保留了81對小慢車。

  成昆線上的這輛小慢車,最低票價只有2元錢,30多年從沒改變。列車的14節車廂,有一半都拆除了兩排座椅,只為了讓沿線鄉親能裝上更多的山貨。

  來來往往中,不少村民在小慢車上就做成了買賣。

  【同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乘客 海來阿西:我賺了50塊。

  【同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乘客 加瓦阿英:我賣了60塊錢。

  【同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乘客 地覺吾甲莫:沒有慢車,就沒有吃的穿的。

  【同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乘客 為色麼麼:沒有慢車的話我們掙不了錢。

  

  【解説詞】鐵路延伸向遠方,這抹綠色悠悠穿行于山水之間,將黨和政府的溫情傳遞給深山的百姓,也載著沿線鄉親們的渴望,駛向期待中的下一個站點——全面小康!

  【字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

  【解説詞】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獨龍江大峽谷,峭壁疊嶂,山峻谷深。為了讓獨龍族群眾早日擁有同外界一樣的寬頻網路,2013年開始,中國移動決定加緊這裡的基站架設。

  【同期】中國移動雲南公司貢山分公司通信工程師 馬春海:注意石頭,注意石頭。慢點,慢點。

  【解説詞】獨龍江沿岸自然災害頻發,一年的施工黃金期只有兩三個月。為了搶進度,一路上從汽車到拖拉機,再到馬隊接力,距離基站架設點仍有一千多米,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溜索。

  【紀實】

  心慌心跳啊。

  多滑幾次就習慣不怕了。

  【解説詞】為了確保網路信號最大化覆蓋,通信基站大都選建在沒有路的山腰或山頂,運輸和施工難度陡然加大。

  【解説詞】網路信號的傳輸,需要在每公里的山路上架設20根通信桿用來鋪設光纜。在濕滑的峽谷峭壁上,運送9米長、550公斤重的通信桿格外艱難,施工隊每天只能向前推進100多米。

  【同期】中國移動雲南公司貢山分公司通信工程師 馬春海:我們的站點大部分是設在最高點,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這個。

  

  【解説詞】“網際網路+”扶貧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實施網路扶貧作出重要指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勇挑重擔,不斷加大貧困地區基站建設力度。中國移動更是承擔了任務總量的一半。

  【同期】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董昕:組織我們全集團對全國832個貧困縣逐一排查,制定我們具體的工作方案。我可以肯定地講,所有網路覆蓋有需求的貧困地區,都覆蓋了我們的通訊網路。

  【解説詞】2015年,獨龍江迎來了第一個4G基站,2019年,第一個5G基站又在這裡架設完成。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貧困村的通光纖比例不足70%,深度貧困村通寬頻只有25%。而如今,所有貧困村通光纖和4G的比例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達到98%以上,並且基本實現了同網同速。

  【解説詞】肩負脫貧攻堅的職責使命,中央企業各展所長,推動著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迎頭趕上。各地國有企業也發揮優勢,寫下擔當。

  【字幕】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水坪村

  【解説詞】地處大別山區的水坪村,是革命老區金寨縣最偏遠貧窮的一個村落。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後,接近五個月與外界隔絕。

  2014年,安徽省投資集團定點幫扶水坪村。他們與當地政府分工協作,政府負責修路通水,改善基礎設施,安徽投資集團則負責發展經濟,謀划水坪村的長遠發展。

  【同期】安徽省投資集團駐水坪村第一書記 宿方瑞:集體經濟上來之後,我可以給大家分紅。另外一個大家可以再務務工、幹幹活掙掙錢。

  【同期】安徽省金寨縣水坪村村民 全詩衛:那不行,你這個不知道牛年馬月來。

  【同期】安徽省金寨縣水坪村村民:我們都走。

  【同期】安徽省投資集團駐水坪村第一書記 宿方瑞:好好講不行嗎?

  【解説詞】幹出實效才是最好的動員,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有著信用和杠桿優勢,安徽省投資集團請來合作單位,因地制宜規劃鄉村旅遊。

  【紀實】

  到了,到了。大家下車注意安全。

  【解説詞】投資800多萬元的現代化民宿在水坪村落成,又引入200多家戰略合作單位到這裡打卡。

  【同期】招商銀行安徽分行公益團隊負責人 戴深宇:大家把這個平臺搭起來,然後我們融合在一起弄事情,我能給你帶來客戶嘛。

  【同期】安徽省投資集團駐水坪村第一書記 宿方瑞:大家都有這種公益的心,都想為貧困村做點事情。然後呢,我們扶貧都是社會各界的力量在參與,不僅是國有企業,還有各種社會組織,包括銀行,包括民營企業,我們合力把這個事情幹成,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

  【解説詞】合力攻堅,攜手同行。一個個團隊為水坪村送來了免費義診,陪這裡的留守孩子過兒童節。而絡繹不絕的遊客,買走了山貨,帶來了人氣,更為水坪村帶來脫貧致富的奔頭和希望。

  【同期】安徽省投資集團駐水坪村第一書記 宿方瑞:來,大家來簽協議啦!

  【同期】安徽省金寨縣水坪村村民 全詩衛:我們水坪村哪,把門樓子弄好了,我們以後什麼都能發展得好。

  【解説詞】2019年11月,水坪村脫貧出列。村集體不僅還清了近70萬債務,還拿出10萬元為村民們分紅。

  【同期】安徽省投資集團駐水坪村第一書記 宿方瑞:這麼多年,我們通過建民宿、發展有機茶、搞鄉村旅遊,其實就相當於搭建了這麼一個平臺,讓跟我們有合作關係的這200多家單位以及更多的社會力量到村裏來,跟我們一起合力攻堅,就相當於照進水坪村的一束光。

  【解説詞】一束束光的匯聚,照亮了一個又一個貧困村莊的夢想。

  在千千萬萬個貧困縣、貧困村,奔波一線的是一位位扶貧幹部、扶貧隊員,背後凝結的卻是一個個行業、企業,用強有力的後援保障、政策支撐和無悔付出共同譜奏的交響樂章。

  

  【同期】扶貧隊員:我是一名光榮的扶貧隊員,響應黨的號召,助力脫貧攻堅。

  【解説詞】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光彩會聯合發起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一家家有情懷、有擔當的民營企業踴躍加入。

  ——恒大整市幫扶畢節項目,投入110億元,新建的67個移民搬遷點,都配套了産業基地,並嚴格篩選引入上下游企業,承諾貧困戶的用工比例至少一半,讓扶貧産業在市場化鏈條上可持續運轉。

  ——淘寶等平臺開設興農脫貧專欄“土貨鮮食”頻道,覆蓋了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16.8萬種農産品;國家級貧困縣的淘寶村有119個。

  ——萬達整縣幫扶丹寨項目,投入21億元,建設小鎮發展旅遊,設立産業扶貧基金。

  ——“騰訊為村”平臺,幫助1391個貧困村實現了土特山貨出,現代氣息來。

  ——碧桂園光明扶貧工程,為30多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治療。

  【同期】扶貧隊員 秦少帥:全國上下都在脫貧攻堅,我覺得機會非常難得。

  【同期】扶貧隊員 李丹丹:我覺得就應該留在這裡,踏踏實實地為他們做一點事情。

  【同期】扶貧隊員 唐本黃:為家鄉做一點點貢獻。

  【同期】扶貧隊員 王長玉:看著他們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解説詞】到2020年底,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企業達12.7萬家,幫扶貧困村7.32萬個,開闢了民營企業扶貧的中國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為他們點讚: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踴躍投身脫貧攻堅,幫助眾多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字幕】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 磨河壩村

  【紀實】

  直播的時候,剛開始説hello,大家好,這一句是特別親切的,但是大家在直播的時候你可以換一個詞。

  我們怎麼才能把東西賣出去?底下聊天,上面有個“我要播”就可以直接直播。

  【解説詞】位於秦巴山區的甘肅隴南,這樣的電商專業培訓每週都會舉辦。

  2016年,1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甘肅隴南開始探索“一店帶多戶”、“一店帶多村”精準電商帶貧模式。

  【同期】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電商中心主任 胡東鵬:我就想著給你把快手和抖音上的直播先開通,開通下一步你就儘快給我們做起來。

  【解説詞】王朋艷是宕昌縣好梯鄉磨河壩村的“一店帶多戶”示範戶,政府免費送來技術和設備,還請來淘寶、拼多多等網際網路企業為他們進行培訓。而電信企業架起的5G基站、中國郵政開設的電商服務點,還有通到貧困戶家門口的新公路,讓王朋艷所在的磨河壩村擁有了實現這一夢想的無限可能。

  【同期】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好梯鄉磨河壩村村民 王朋艷:大家看,這個就是你們要的黨參。今天我們全家人在這裡給大家打包。你們很快就能收到。

  【解説詞】心中有夢,未來可期。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許多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也正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感受著穩穩的幸福。

  到2020年底,王朋艷已經帶著全村所有貧困戶全部增收脫貧。隴南電商帶貧模式也被推廣到近三分之二的國家級貧困縣。

  農村電商的興起降低了農産品進入市場的門檻, 也為許多貧困地區拓展出脫貧攻堅的新渠道。

  

  貧困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扶貧産業蒸蒸日上。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昔日的貧困地區也融入了中國人的消費大市場。2019年以來,消費扶貧累計直接採購或幫助銷售貧困地區特色農産品超過5000億元,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消費扶貧行動,在中華大地上全面鋪展,億萬國人合力同心的善行善舉正為鞏固和拓展我國脫貧成果助力加油!

  【解説詞】每年的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當天,都會有這樣一台頒獎晚會,來致敬表彰全國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奮鬥者和更多默默躬耕的無名英雄。

  早在2013年,已經90歲高齡的夏森老人就捐出了100萬元積蓄設立了“夏森助學金”,用於資助家庭貧困大學生上學,改善教學條件。

  【同期】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 夏森:你捐出去供學生唸書,將來給國家做很多事兒。

  【同期】

  夏森奶奶她其實就鼓勵我們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解説詞】同樣是在這一年,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的劉啟芳發起實施“吉心工程”,為農村心臟病患者募集治療資金,到2020年,已經免費救治了18300多名貧困患者。

  無論是鮐背之年的白髮老人,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一代,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心手相牽,砥礪同行。他們用使命擔當與無私付出,為我們展現著脫貧攻堅一線的壯美畫卷,也凝聚起億萬中華兒女攻堅克難、向著勝利勇敢進發的中國力量!

  【同期】

  合力攻堅真脫貧,振興産業奔小康!

  扶貧扶志拔掉窮根,消費扶貧持續增收!

  攜手奔小康,共圓中國夢!

  不脫貧,不收兵!無奮鬥,不青春!

  

  【解説詞】舉國合力,眾志成城。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14億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

  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這是脫貧攻堅史上最溫暖、動人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