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日子還在後頭

2021-02-16 10:0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我曾長期生活和工作在閩北山區,一直關注閩北農村發展。《海邊春秋》一書所寫的下派村支書等農村工作生活,就來自我在閩北的經歷和見聞。

  上世紀末,閩北為解決“三農”問題,率先推出“農村科技特派員”和“下派村支書”制度,後來又對農村進行“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探索實踐,加派農村“流通助理”等。這些當年扶貧脫貧的創新舉措,對推動閩北農村發展起到顯著作用,也為後來閩北農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打下很好的基礎。

  完成《海邊春秋》後,我因工作機會重返閩北。聽説閩北的南平市建陽區和武夷山市的農民,正在嘗試建設“圓夢村”。我特地多留點時間,走訪建陽區麻沙鎮水南村和武夷山市興田鎮西郊村。水南村是個千年古村,村裏農民主要靠種植葡萄致富。為了幫助村民種好葡萄,村裏與省農科院聯繫,建立了一個“博士工作站”,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平常一般駐有兩位科技人員,最多時有6個人。村支書興奮地告訴我,省裏有一個叫“圓夢村”幹事會的志願者組織,對村裏提供包括建設、規劃、組織、管理等全方位的指導。

  我又來到西郊村,西郊村村支書侃侃而談,跟我聊了幾個小時,除了講述他對村裏今後建設的想法,還向我介紹村裏創辦的“美德銀行”,這“美德銀行”主要包括“積孝、積善、積信、積勤、積儉、積美”,話語裏面帶著許多讓我驚訝的新鮮詞彙。最讓我吃驚的是,這位村支書還向我大談國外農業發展的情況。我驚訝地問,你去國外考察過農業?村支書得意地告訴我,他同村裏幾個村民,先後考察過一些國家的農業,具體幫助聯繫的是“圓夢村”幹事會,費用是農民自理。村支書説,現在做村裏工作,也需要“國際視野”。

  走訪兩個村回來,我十分興奮和激動,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感到,這裡面蘊含了新農村的許多新鮮資訊,從“博士工作站”入村,到農民自費出國考察農業發展,“圓夢村”正展現著閩北農村在脫貧攻堅後更新的發展思路。

  後來,我又抽空去實地走訪了“圓夢村”幹事會,才知道,這是福建省企聯鄉村振興委員會下屬的一個志願者服務組織。志願者們定期深入到農村,為有需要的村子提供政策解答、科技諮詢、規劃建議等釋疑解難之事,無償提供服務。我想,有這麼多熱心的人關心和支援鄉村振興事業,鄉親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6日 08 版)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