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為了總書記的囑託 溫暖人心

2021-02-15 09:2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今年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技在國家發展中的分量,可見一斑。習近平總書記歷年來在春節前夕的考察中,多次看望科技工作者,給予關懷勉勵,鼓勵他們做出更大貢獻。

  春節期間,在貴州平塘縣的大山深處,被稱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觀測基地,許多科研人員還在忙碌著。

  2月5日,在總控室裏,“中國天眼”的運維團隊通過視頻與習近平總書記連了線。習近平向他們並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拜年。

  視頻連線中,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親切關懷,讓“中國天眼”的運維團隊感到溫暖和感動。像這樣在春節前夕看望科研工作者,這並不是第一次。2015年春節前夕,在陜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西安光機所,習近平考察了光電測試大廳、空間載荷環境試驗大廳,察看了科技成果及産品展示。

  米磊是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研究人員,一直以來,他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致力於推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産品,進行産業化。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期間強調科技人員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制高點,努力多出創新成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這番囑託極大地鼓舞了米磊和科研同事們。

  近年來,每次在春節前夕看望慰問科技工作者時,習近平總書記都十分關心科技創新。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考察調研。在南昌大學,他看望慰問了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五年過去了,實驗室科研人員對當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

  創新從來都不容易。勇闖“無人區”,既需要科技工作者的闖勁、韌勁,也需要體制機制為科技工作者保駕護航。

  2016年在南昌大學考察期間,習近平強調,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方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

  江風益教授的研究領域是半導體照明,産業鏈長,要想不受制於人,需要打通産業鏈,協同推進;但江風益是南昌大學的教授,以往,高校研發創新要實現上中下游産業鏈的協同推進,會面臨技術人員缺乏、資源不配套等困難。

  為了總書記的囑託,南昌大學通過企業化的科教融合,打通了産業鏈。實驗室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企業化運作,除學校教職員工、研究生外,還外聘了工程師、技師、技工等人員。這樣,各類人員各司其職,提高了研發效率,縮短成果轉化週期,降低了産業化的風險,同時還有利於創新和産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讓科研人員放開手腳,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2018年,南昌大學還設置了學科特區,並制定了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人才激勵政策。破了這“五唯”,科研人員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正是由於這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舉措,5年來,江風益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碩果纍纍。

  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這些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一次次交流中,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2月5日,在和“中國天眼”的運維團隊視頻連線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中國天眼”已故總設計師南仁東。他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東等傑出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領域實現並跑領跑,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南仁東為 “中國天眼”的建設燃盡了生命。如今,在“中國天眼”的觀測基地,年輕的運維團隊成員們接過了南仁東的接力棒。實幹篤行,獻身科研。

  抬頭是廣袤的太空,低頭是日復一日似乎單調且重復的工作。在這貴州大山深處,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們以科學家精神為指引,篤定執著地面對科學研究中的不確定性:做科研需要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他們就埋頭做事、不求名利;做科研需要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他們就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由於“中國天眼”的觀測對電磁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整個基地沒有手機信號,只在個別區域有網路信號。春節中堅守崗位的科研人員,值班結束後回到宿舍才有時間和家人聯繫。

  堅守在工作崗位,但年味兒不少,基地專門給大家準備好了材料,讓年輕人自己動手包餃子。

  目前,“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作後,已經積累了近6000個機時的觀測服務,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在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通話中,“中國天眼”的科技工作者們提到,兩個月後,“中國天眼”會有10%的時間向全球天文科學家開放,這個觀天巨目大大拓展了人類在射電波段的視野,使得中國天文學家有機會走到射電天文研究的最前沿,也將為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奧秘作出重大貢獻。

  近些年,我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但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某些關鍵領域依舊存在被“卡脖子”的情況。“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也提出深切厚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科技創新作出了全面部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堅持科技為先,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和中堅作用。”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我們才能攀上世界科技高峰。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