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縱論天下】中國—中東國家合作前景十分可觀

2021-02-12 16:4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李雪梅)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9日以視頻方式舉行,習近平主席主持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高度評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外交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王帆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有成效、得人心,對全球範圍內的國際合作具有先行性和示範性,未來前景十分可觀。

  2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併發表題為《凝心聚力,繼往開來 攜手共譜合作新篇章》的主旨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有成效、得人心。王帆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在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多樣化等方面成果顯著,對中國與中東歐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創建9年來,雙方貿易額增長近85%,年均增速8%,是中國對外貿易增速的3倍以上;在疫情肆虐和全球經濟蕭條的背景下,2020年,中國—中東歐貿易逆勢增長,貿易額達1034.5億美元,增長8.4%,高於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幅和中歐貿易增幅……

  “這充分説明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有成效、得人心,符合各國預期,滿足了各國對於合作的不同願望與訴求,充分實現了互利共贏。”王帆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在做深做實傳統領域合作的同時,拓展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興合作領域,實現了合作的高水準、高品質,也實現了習主席所提出的“17+1>18”的合作效應。

  這是2020年5月30日在塞爾維亞舊帕佐瓦拍攝的匈塞鐵路建設工地施工現場。連接布達佩斯與貝爾格萊德的匈塞鐵路改造項目全長350公里,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新華社發(塞爾維亞總統府供圖)

  加強互聯互通,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助推歐洲一體化進程。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中國—中東歐國家率先探索跨區域合作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率先實現“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在地區全覆蓋。王帆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的充分體現。

  “‘一帶一路’實現跨區域合作,尤其形成了立體的互聯互通網路,助推歐洲一體化進程。”王帆説,“以匈塞鐵路為例,這條連接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的鐵路項目建成後,將使兩地火車運作時間由8小時縮短至3小時,更好促進歐洲內部互聯互通”。

  王帆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是中國與歐盟合作的有益補充和豐富,不僅有助於促進中東歐經濟發展,也是歐盟經濟實現均衡發展的新機會。

  圖為外交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王帆。新華網 郭小天 攝

  弘揚多邊主義,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助力世界經濟復蘇。王帆認為,過去9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平臺建設和功能合作都取得豐碩成果,對全球範圍內的國際合作具有先行性和示範性。

  “作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跨區域合作平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一步弘揚多邊主義、推動全球化,具有巨大意義。”王帆説,“它證明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化能夠更好造福各國,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王帆十分看好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前景。他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除了交通等基礎設施外,在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健康産業、文化旅遊、教育等領域都存在巨大發展潛力。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緩解,中國地方與中東歐的合作也將進一步發揮作用。

  王帆表示,在習主席四點重要建議指導下,該合作機制前景十分可觀,對於全球經濟復蘇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