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平凡的你也很了不起——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中國人

2021-02-12 08:0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點擊圖片播放視頻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平凡的你也很了不起——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中國人

  新華社記者余俊傑

  經歷居家、隔離、甚至一度停擺的鼠年,註定會銘刻于記憶。我們共同跨過了許多艱難不易,也收穫了很多感動欣喜。

  辭舊迎新,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平凡如你我,在歲月的年輪留下哪些痕跡?

  堅守

  時間的指針輕輕劃過,每秒皆是均勻無差。但在不同個體的感知中,時間又産生著密度差異。

  47歲的寶音德力格爾,是內蒙古自治區一名普通片警。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鎮1672平方公里的轄區,他跑了20多年。

  時光流逝,寶音德力格爾的出行“三寶”始終沒變:摩托車、褡褳、公文包。以路為崗、挨家挨戶,摩托車載著他往返牧民定居點,累計行程12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30圈。

  送報紙、訪民情、調糾紛……這位“管得最寬”的片警操勞著轄區大大小小的事情,為一個個散居點上的牧民連起一張網。

  一個人的堅守,換得更多人的安心。無數平凡崗位上的忠誠,換來的是安寧、安定

  “這上面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架飛機。”29歲的民航三亞空中交通管制員洪源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時刻關注著飛機的位置、高度和速度,提醒飛機保持安全間隔。

  和全國近萬名空中管制員一樣,洪源的工作模式十分單一。24小時值班,經常需要熬夜。遇到緊急情況,短短幾秒內,就要做出準確判斷,每一句指令都至為關鍵。

  2020年,洪源和同事們每天指揮300多架次飛機進出空港,高峰期每小時20多架次,每小時發放的指令最多有200條,保障了1500萬人次旅客的出行安全。

  從濱海南疆到冰雪北國,每一個了不起的數據背後,都有平凡人超凡拼搏的身影。

  受疫情影響,比原計劃晚開工10天的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連續四年實現年進尺10萬米,累計進尺314萬米,相當於鑽透了355座珠穆朗瑪峰。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鐵人”王進喜的這句話激勵著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他帶頭24小時住在井場,全年吃住在井場的日子超過了300天。

  在張晶帶領下,隊員們爭分奪秒,冒著酷暑和嚴寒,奮戰在荒野裏,比上一年同期還多打了12口井。

  這支成立於1953年的鑽井隊,用一個個刷新紀錄的數字證明: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從未走遠,“為國加油”的口號依然響亮!

  勇氣

  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佈珠穆朗瑪峰新高程。為了測量珠峰“新身高”,登山隊員和測繪人員克服重重困難三次衝頂,完成了這一壯舉。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2020年,我們記住了“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見證了“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黨中央一聲令下,4萬多名白衣戰士逆行出征,全國10%的重症醫護人員齊集武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截至2020年3月5日,湖北省累計分配醫用防護服460萬件以上、N95口罩900多萬隻、醫用外科口罩6000多萬隻。米麵糧油、瓜果蔬菜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運抵,助力江城挺過最艱難時刻……

  征服世界之巔、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需要勇氣;先己後人、傾盡所有幫助身邊人,更需要非凡的勇氣。

  湖北應城,距武漢不足100公里。疫情暴發後,企業停擺,應城市勞動保障監察局副局長夏望軍心急如焚。

  一邊拉起防疫戰線,每天行路數萬步,確保應城市東十村691名在村居民無一人感染,一邊受理拖欠工資案件114起,結案率100%……夏望軍24小時連軸轉,全年共為657名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750萬元。

  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看似無解的難題迎刃而解,全民戰“疫”的力量攻無不克。

  2020年1月29日,因疫情防控需要,銀川市公交車全面停運。在多數市民居家隔離之際,40歲的退伍老兵王晶主動走出家門,發起組建私家車愛心車隊。

  40多天,1萬多公里路,免費接送醫護人員逾6萬人次,直至寧夏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清零”。

  越是經歷過寒冬的嚴酷,越期盼新春的美好。2020年,他們選擇了逆行,也讓我們相信,只要勇毅前行,終將抵達新的高度,收穫更美的風景。

  擔當

  疫情大考下,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為什麼中國能成為世界復蘇的“壓艙石”“穩定器”?正是一個個普通人的擔當,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在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支新冠疫苗從細胞培養到完成包裝的生産週期約48天、歷經6大步驟。新冠疫苗細胞病毒檢驗員、“90後”鄭捷文的使命就是為疫苗生産把好“第一道防線”。

  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胞如果“手拉手”,排成的一條線超過5萬公里;在高生物安全風險車間病毒區平均每日作業3到4小時;時常通宵檢驗,一天休息不超過5小時……這是鄭捷文近一年來的工作狀態。

  為確保病毒被完全滅活,鄭捷文和同事需要下午5點多進入實驗室,一直工作到淩晨三四點,休息一兩個小時又繼續工作。“經常錯過飯點,需要餓著肚子堅持工作。”

  夙興夜寐,爭分奪秒,只為完成國家和人民的重托。

  淩晨5點半,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制冰隊副隊長朱永濤整裝齊備,穿著衝鋒衣,腳踩冰爪,手握修冰刀,呼吸著零下20攝氏度的山風,緊貼著零下10攝氏度的冰面。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中,這位“90後”小夥兒已經工作3個多月。

  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制冰隊修整的賽道上,冬奧冰雪項目雪車比賽將以最高超過13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進行。

  從迎接清晨第一縷陽光,到披星戴月離開場館,保障國家隊訓練100多天以來,朱永濤每天在賽道步行約2萬米,累計超過2000公里,相當於從北京到廣州的自駕距離;制冰面積約7000平方米,每天平均養護4遍,累計養護面積超過280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故宮。

  “賽道每一處曲面、角度都關乎生命”,朱永濤和隊友每天心裏裝著的,就是把賽道平整度和光滑度手工打磨至最佳狀態,供中國國家隊日常訓練安全使用。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每一次極限挑戰的背後,都有這樣默默無聞的支撐;每一份亮眼成績的書寫,都有家國一體的擔當。

  2020年,受疫情影響,航空、海運、公路等物流方式遇阻,鐵路貨運量劇增,52歲的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重慶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江彤比往年更加繁忙。

  共值乘336趟貨物列車,包括中歐班列30趟,貨物送往8個歐洲國家;值乘里程69552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一圈半還多;牽引貨物總重量100.8萬噸,相當於100艘萬噸巨輪;途中共鳴笛302400次,手指信號53760次……“我當了近30年司機,這些數據都創了新高。”

  “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一份貢獻,我突然覺得我的工作其實挺‘牛’。”江彤見證了中歐班列開行量逆勢上揚,在運輸防疫物資、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我們實“鼠”不易,致敬奮鬥;2021年,我們更要“牛”氣沖天,開創未來!

  監製:孫承斌 賈奮勇

  出品:田舒斌 周紅軍

  策劃:王娜 翟子赫 王志艷

  記者:余俊傑

  文案:王志艷

  特邀配音:王凱

  設計:樊珊珊

  編導:馬嫣然

  美術:王妍清

  剪輯:馬嫣然 王妍清

  包裝:李科燊 張治國 王碩

  編輯:賈真 李木子 蔡志堅 劉佩 張鐸 陶冶

  統籌:羅宇凡 周庚虎 馬軼群 朱永磊 吳簫劍 滕沐穎 田光雨

  外聯:饒丹 蘇姍

  運營推廣:張軒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