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將多邊主義的火炬高高舉起

2021-01-31 16:55: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磊

  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發表特別致辭。在人類社會正經歷罕見的多重危機相互激蕩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放眼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給人類社會構成新的挑戰。一方面,跨地區乃至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議題都在全球化和社會資訊化的加持下對更廣泛的人群産生直接影響,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環境污染、金融動蕩等棘手問題讓全世界持續應接不暇。另一方面,近年來頻發的國際地區動蕩和全球經濟衰退,不僅為民粹主義等極端思潮的發酵提供了溫床,甚至讓維護國際社會的公平正義愈發不易。由此,習近平主席在特別致辭中明確指出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國際金融危機、大國博弈加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等全球性重大問題的刺激下,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仍如幽靈一般存在,不僅質疑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存續的合理性和正當性,還試圖以各種方式對多邊主義進行偷梁換柱、偷換概念,以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這種隱蔽的做法對國際社會營造包容合作的氛圍與建設公正平等的夥伴關係造成的“暗傷”。要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和指引人類社會前進的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做到以下三方面至關重要。

  第一,“共”是多邊主義要義的內涵。繼2019年11月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會晤期間創造性地提出多邊主義的要義之後,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中再次強調,多邊主義的要義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只有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新型國際關係準則,堅定樹立並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才是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對抗肯定不是多邊主義,排他也同樣不是多邊主義;脫鉤肯定不是多邊主義,“小圈子”“俱樂部式”的政治軍事同盟也同樣不是多邊主義。多邊主義強調的“共同”,必須是在開放包容理念指引下,以全人類整體命運和全世界發展繁榮為導向的,與“以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存在著雲壤之別。“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打造全球共同發展的廣闊的國際合作平臺,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重要公共産品,詮釋了多邊主義的要義。

  第二,多邊機構是踐行多邊主義的平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等世界潮流和發展大勢,是人類社會歷經一次又一次戰火的洗禮才逐漸清晰認識到的人間正道。多邊機構因多邊主義而生,也應是最能反映和貫徹多邊主義的理念和原則的,其自身權威性和機構命運也同多邊主義的興衰直接關聯。支援多邊機構按照國際法則推動全球治理,就是在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理念。二戰後,國際社會成立了聯合國等重要多邊機構,確立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世界各國普遍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確立了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機制、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全球經貿治理體系、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主體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以世界衛生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等構成了當今世界多邊機制的主要支柱,是最能體現人類社會共識最大公約數和世界各國最大利益交集的多邊平臺,其權威性和有效性理應得到國際社會的有力維護。2020年中國政府發佈了《中國關於聯合國成立75週年立場文件》,全面歸納和闡述了中國捍衛和支援以聯合國為代表的主要全球多邊機構有效運作的基本政策和原則。

  第三,“治”是多邊主義的目標和方向。一方面,“治”是一種狀態,意味著國際社會整體穩定,全球經濟有序健康發展,各國和人民都能從國際體系中獲得自己應得的收益。為此,多邊主義要求恪守互利共贏的合作觀、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樹立以義為先的新型義利觀等。“民不患寡患不均”,大變局時代背景下,21世紀的多邊主義堅持發展優先,致力於確保各國分享全球共同發展帶來的好處,從而極大促成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另一方面,“治”是一種方式,是有效應對全球挑戰和世界體系存在的多重危機的出路。正視問題、直面挑戰、客觀分析、積極行動,這是有效應對和成功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各項重大挑戰的基本思路,通過協商合作和與時俱進,多邊主義能最大程度調動國際社會的積極性和最大效能,克服和平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等,助力人類社會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肩負使命擔當,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促進可持續發展、繼續推進科技創新、繼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不斷推動國際政治經濟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金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准號:18BGJ029)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