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中國共産黨永遠年輕的紅色基因

2021-01-30 08:49:00
來源:中國理論網
字號

  【編者按】百年光輝歷程,百年豐功偉績,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中國的蓬勃發展,所作出的優異成績回答了由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新時代領航向前的不竭動力,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為更好地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重溫黨的光輝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中國理論網特推出系列解讀書摘,以饗廣大讀者。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征途中,無數革命英烈為了人民幸福,為了民族復興,流血犧牲,以身許黨,留下震撼人心的“宣誓書”“絕命書”“請戰書”“托孤書”“行軍書”“兩地書”“無字書”“就義書”“示兒書”“決心書”“明志書”,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共産黨人的信念與忠誠,凝聚了共産黨人的奉獻與榮光,踐行了共産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産黨永遠年輕。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實現長期執政的必要條件。如果丟掉了初心、忘記了使命,就會陷入“四種危險”,就會經不起“四大考驗”,就會缺乏前進的動力。新時代,我們要讓黨強起來,有世界第一大黨的樣子,就必須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斷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永葆生機和活力。

  (一)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重要法寶

  遺言,是一個人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話,也是最真實的心聲。一個叫史硯芬的共産黨員,1928年9月27日被槍殺在雨花臺,時年25歲。親人們冒險前來收殮遺體時,在他的口袋裏發現了他給弟弟妹妹的遺書。信中説: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後,還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鬥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抵于成。故我雖死猶存。以後你們能繼我志願,乃我門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不能繼我志願,則萬不能與國民黨的腐敗分子同流。正是通過這樣特殊的“寄送”方式,這封血跡斑斑、飽含著手足深情的訣別信才得以留存至今,繼續承載著這位年輕革命者不滅的靈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腥風血雨、風雨如磐的戰爭年代,一封封家書詮釋著革命先烈們堅貞的愛情、忠貞的友情、濃郁的親情,更彰顯著他們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

  任何政黨都有政治屬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標、政治追求。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中國共産黨初心和使命的理論原點在於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求解放的遠大目標,與共産主義理想具有高度一致性。黨的性質不同於“為少數人謀利益”的政黨或政治組織,鮮紅的黨旗上始終鐫刻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誓言,這是決定黨的性質、黨的顏色的基因。中國共産黨執政的合法性是由歷史和人民共同作出的選擇,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黨能夠保持長久執政地位的政治優勢。我們黨在剛誕生的時候,像初生的嬰兒一樣,很弱小,但目標遠大、心地高潔。我們黨是偉大的黨、光榮的黨、正確的黨。就是因為她先進,她純潔,正是因為這种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共産黨才偉大、才光榮、才正確,才能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激勵我們黨接續奮鬥的力量源泉   民心,是永遠的根據地。1919年2月,李大釗在《戰後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會革命與無血的社會革命》一文中指出,“在這回世界大戰的烈焰中間,突然由俄國衝出了一派滾滾的潮流”,“這種社會革命的潮流,雖然發軔于德、俄,蔓延于中歐,將來必至瀰漫於世界”。1920年9月,蔡和森在法國給毛澤東的信中指出:“凡社會上發生了種種問題,而現社會制度不能解決他,那革命是一定不能避免的了。你看中國的社會今日發生的問題,哪一種能在現社會制度之下解決?所以中國的社會革命,一定不能避免。”中國共産黨正是順應社會革命的歷史呼喚而誕生的。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綱領明確宣示,我們黨“以社會革命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通過領導人民開展深刻的社會革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最終實現共産主義,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這樣寫道,紅軍真誠迫切的目標始終是要震撼並喚起億萬人民,召喚起他們為“人民當家作主”而鬥爭,為正義、平等、自由、有尊嚴的生活而鬥爭。這種理想,這種信仰,不僅伴隨紅軍走過萬水千山,而且也如星火燎原,鍛造了一個青春作伴的人民共和國。在此後的歲月裏,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頑強奮鬥,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

  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歷程,黨的初心使命,旺盛的革命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英勇奮鬥,成為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的不竭源泉。依靠偉大的革命精神,我們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帶領人民在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土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推進自我革命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無産階級政黨的不變宗旨,是中國共産黨建黨、興黨、強黨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深刻指出:“初心和使命是我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不竭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三)確保我們黨長期執政的精神密碼

  “長征中能活下來的有多少人?紅軍戰士靠的是什麼?圖的是什麼呢?”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一連問了3個問題。這是奮鬥之問、信念之問,更是初心之問,直指人心、發人深省。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特質,早已沉澱為對國泰民安、民族復興的不懈追求。歷史上,中華民族飽受入侵、戰亂、分裂等災難,國家沒有滅,民族沒有散,文化傳承從來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中國人民有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正是這個底色和基因,使中國共産黨從只有50多位黨員發展到9000多萬黨員,成為世界最大的執政黨。

  實踐證明,堅守初心使命,就能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的強大力量,黨和國家的事業就能興旺發達、長治久安;背離初心使命,就會丟掉精神支柱,自我解除武裝,被歷史和人民所拋棄。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守和踐行初心使命。有了初心,還要有為初心奮鬥的勇氣和智慧;承擔了使命,還要找到實現使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産黨人為了踐行初心、完成使命,進行了艱難的探索,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並找到了踐行初心和使命的正確道路,並科學地作出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具體路徑選擇。

  初心是連接歷史和現實的精神紐帶,是中國共産黨長盛不衰、枝繁葉茂的動力源。正是由於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我們黨才能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才能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才能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才能在今天這種面臨複雜嚴峻考驗的形勢下依然能夠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援,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