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習錄】習近平主席“達沃斯議程”特別致辭的國際政治意義

2021-01-30 08:46: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崔小濤 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助理研究員

  針對當前世界面臨的挑戰與問題,習近平主席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提出了一系列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智慧,顯示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現實指導意義。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時代特徵、準確分析世界大勢,又一次深入思考和系統回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必將對世界政治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指明瞭方向。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演進。地區、國家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密切,新一輪産業革命蓄勢待發,經濟社會形態醞釀著新的變化,各類全球性風險挑戰不斷涌現,國際上的衝突動蕩此起彼伏,各種國際思潮相互激蕩,國際權力格局進行深度調整,全球地緣政治風險顯著增加。在這樣一個變化、複雜、動蕩的國際形勢面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成為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主席科學把握當前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客觀現實,針對當前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和人類何去何從的重大問題,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偉大理念。這一理念站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道義制高點上,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進取,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多個國際文件,使這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國相繼提出生命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等理念,不斷在各個領域細化和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捍衛多邊主義、推進全球治理等方面以身作則,推動這一理念走深走實,必將對整個世界和人類未來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其次,有助於改變國強必霸、零和博弈、結盟對抗等傳統的現實主義國際政治,推動國際關係朝著互商互諒、公平正義、互利共贏、尊重國際法則等良性方向發展。當前,美西方主導的國際政治現實仍然是崇尚實力、充斥冷戰思維、意識形態劃分、聯盟對抗等傳統現實主義做法。甚至,個別大國總是自視為“世界警察”和“人類文明的燈塔”,熱衷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輸出,奉行單邊主義和霸淩主義,頻繁干涉他國內政,無視國際道義和國際法治,嚴重破壞國際關係準則,削弱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組織的權威。在這種國際關係理念和實踐的作用下,國際政治現實只能陷入無休止對抗的惡性迴圈。

  習近平外交思想從根本上否定和超越了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主張尊重各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呼籲堅持國際法則、厲行國際法治,維護國際社會公認的規則與共識;提出了全球治理觀、安全觀、發展觀、文明觀、正確義利觀等新型理念,引領全球治理、發展、安全等領域規則和理念的變革。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結伴而不結盟的方針,積極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路;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和新型國際關係,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推動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堅持正確義利觀,維護和拓展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這些外交理念和實踐有助於推動國際政治現實的轉型。

  再次,有助於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面臨著多重挑戰。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與意願降低。經濟全球化造成的一些國家內部不平等現象突出,與族群矛盾、宗教矛盾疊加震蕩,導致西方一些國家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越演越烈,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遭受衝擊。另一方面,全球治理領域的時代性、公平性、公正性問題突出。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主要是由美西方國家依照自身的利益和意願設計建立的,結構滯後,架構陳舊,不能反映國際力量對比變化的現實,不能適應快速發展變化的世界形勢。全球治理面臨制度供給不足、合作意願不強、功能弱化、資金短缺、爭議不斷等一系列問題。

  習近平主席準確把握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指出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捩點上,要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並提出了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作出頂層設計,明確了目標和方向。

  在實踐層面,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參與極地、數據、外太空等新興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等;主動提供一系列全球治理的公共産品,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積極開展國際發展援助,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中國的實踐努力有助於彌補現有全球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並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公正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