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索自貿港法治智庫的建設路徑

2021-01-22 09:53: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自貿港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程中前所未有的實踐探索,海南自貿港要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必須在法治建設上成為排頭兵、新高地、好典範。為此,海南應當加快建設自貿港法治智庫(以下簡稱“法治智庫”),健全法治決策諮詢制度,完善法治決策支撐體系,為自貿港法治建設提供高品質的智力支援和人才支撐。

  明確自貿港法治智庫的目標定位

  把準目標方向。首先,法治智庫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和海南實際出發,緊緊圍繞自貿港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放眼全球、科學理性的立場為“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建言獻策。要堅持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以制度創新推動改革發展,真正把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自貿港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為落實中央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供高品質的對策建議,確保法治智庫的正確政治方向,彰顯自貿港的中國特色。其次,要聚焦“把制度整合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完備的法治體系”的目標要求,以制定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基礎,圍繞地方性法規、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等法律制度整合創新問題,運用紮實的基礎理論和科學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研判,當好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智囊團”。

  堅持人才為本。其一,優化“引人”機制。法治智庫必須用好用足自貿港人才引進和稅收優惠政策,大力引進具有全球視野的大師級、領軍型法治人才及團隊,吸納候鳥型人才,推動跨地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促進人才要素的靈活流動和有效聚合。其二,搭建“用人”平臺。積極統籌學術資源與社會資源,聚集研究力量與實務力量,深度整合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智庫機構、實務部門的優秀人才,組建分類化、國際化的專家諮詢委員會和法治人才庫。建立決策部門與法治智庫之間人才雙向挂職和有序流動機制,推動人才資源的有機融合和能力優化。其三,構建“育人”載體。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打造自貿港法治建設方向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有計劃地組織後備人才開展理論研究與實地調研,強化人才語言、思維、知識結構的國際化訓練,凸顯智庫“育人”特色。

  強化咨政建言與諮詢服務職能

  強化咨政建言。其一,注重聚焦“管長遠”的法治問題。充分借鑒全球先行開放地區的法治實踐經驗,開展具有國際視域、超前佈局規劃的探索性、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聚焦重大長遠戰略安排和自貿港未來國際競爭力問題,對標全球最高開放形態的法治建設標準,編制重大智庫項目選題及實施方案,加強對發展趨勢的集體分析研判和評估預測,引領自貿港法治建設的新方向和新格局。其二,注重聚焦“管當下”的法治問題。緊密跟蹤頂層設計和決策需求,精準開展調查研究,研究論證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立法建議;謀劃設計國際一流法治環境的改革舉措和自貿港“三區一中心”發展法治保障戰略性制度整合創新方案;分析提出産業發展的法規建議促進營商環境優化、金融發展與監管、糾紛化解、智慧財産權保護;梳理研究能夠防範化解貿易、投資、金融、數據流動、生態和公共衛生等領域重大風險的風險防控法律制度體系;將自貿港利好政策有序轉化成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法律制度,將自貿港法律制度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提供有用之言、務實之策。

  優化諮詢服務。其一,建立資訊資源平臺。設置智庫資訊專員專崗,加強與黨委政府、法治實務部門、社會組織等的溝通協調,在資料獲取、調研協調、選題指導等方面緊密聯繫,積極參與人大、政府立法,參與重大決策諮詢,健全研究報告、諮詢要報等成果轉化為應用的載體和渠道,建立自貿港法治戰略研究的資訊庫、數據庫、成果庫。打造集數據搜索、整合存儲、分析運用、服務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全流程智慧管理和大數據分析系統,為智庫研究提供科技支撐。其二,完善諮詢服務機制。搭建完備的外國法查明平臺,編制自貿港法律服務指南,開發專業化線上諮詢服務平臺,組織涉自貿港法律法規翻譯編纂工作,為跨法域法律實務工作提供資訊支撐,為投資者提供精準法律指引。此外,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開展第三方法治評估,為自貿港法治環境評價提供中立性、科學性的指標、標準和數據。

  優化輿論引導與公共外交功能

  加強輿論引導。法治智庫既要組建“能寫善謀”的研究團隊,也要打造“能説會道”的宣傳團隊,爭取成為自貿港法治體系的闡釋者、傳播者和引導者。其一,打造輿論傳播主陣地。建立負責輿論傳播的專職部門,創辦面向全球的中英文網站等新媒體平臺,與權威媒體合作開設自貿港法治大講堂等專欄,構建全面立體的輿論傳播體系。其二,把握輿論引導關鍵點。運用各種平臺宣講涉自貿港的各類法律法規核心要點,宣傳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比較優勢,解讀自貿港在營造公平、透明和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方面的舉措,回應自貿港各類重大法治熱點事件,説清楚自貿港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法律制度設計,講明白自貿港主動適應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發展新趨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法律制度安排,讓全球投資者和國內外民眾充分了解自貿港法治體系的本質內涵,增強自貿港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開展公共外交。法治智庫要加快構建適應全球化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積極開展“二軌”外交。其一,打造“以我為主”的對話平臺。打造常態化國際會議品牌,針對熱點問題舉辦論壇、沙龍、研討等活動,探索建立海外分支機構和研究中心,出版優質的多語種著作成果,搭建“以我為主”的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全球法治高端對話平臺,提升智庫的國際化水準和國際影響力。其二,實施“走出去”戰略。組織智庫專家參加國際會議、海外宣講等對外交流活動,參與國際規則的諮詢、論證,與國際機構和相關人士開展對話溝通,通過靈活多樣和富有説服力的方式,講好自貿港法治故事,增進國際社會的理解和認同。針對敏感問題和重大事件,要及時在國際舞臺上發出專業理性聲音,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助力我國對外法治話語體系建構。

  (作者:林必恒係海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