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GDP破百萬億元:中國之“制”凝鑄中國之“治”

2021-01-21 13:23:00
來源:光明日報丨
字號

  【光明論壇】

  2020年,註定是史冊中濃墨重彩的一年。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GDP突破100萬億元,同比增長2.3%。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依然實現逆勢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經濟恢復正常運作,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基於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中國經濟在二季度轉正,全年GDP實現正增長,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支援,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持續穩定的動力源,成為全球抗疫和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未來,中國也將在國際治理能力提升和國際治理體系完善中發揮更多作用。

  中國GDP逆風突破百萬億元,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特質,而這種韌性來源於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之“制”。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中國的發展也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多數人謀幸福的發展,而不是為少數人牟利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發展成果惠及的也是廣大人民。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學習西方但不迷信于其“經驗”,而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恪守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中國之“治”的關鍵在於正確處理了西方經驗與中國特色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西方經驗是西方發達國家走向現代化的經驗總結,值得借鑒,但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發展經驗,並不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戰後一些發展中國家迷信西方經驗,試圖通過“西天取經”快速實現國家富強,但多以失敗告終,原因正在於沒有處理好西方經驗與本土特色之間的關係,中國則從人民實際需要出發,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另一方面,中國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充分發揮“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政府不僅是“守夜人”,同時是市場的管理者,也是市場的創造者,更是市場失靈的調控者。對於發展中國家,發展初期基礎設施和制度保障不夠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場機制,更需要發揮有為政府作用,而不是弱化政府角色。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市場逐漸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仍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解決改善資訊、組織協調、公共品以及外部性等問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疫情衝擊下,全球市場波動巨大,中國充分發揮有為政府作用,採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迅速恢復了市場秩序,實現了超過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在全球治理危機下,國際治理體系亟待完善,世界各國需要中國經驗。在未來的全球發展中,中國要在國際治理能力提升和國際治理體系完善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更要求我們總結好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模式,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講好中國發展故事,形成國際話語體系。

  未來的全球發展更需要反思過去,反思現有國際治理結構與協調機制。二戰後建立的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尤其是冷戰後進一步強化的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治理格局,在推動全球化的同時,並未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同等福利,相反,帶來的是頻發的金融危機和懸殊的貧富差距。隨著科技發展,全球化趨勢不會改變,各國的命運息息相關、聯繫更為緊密,更需要攜手合作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全球化將帶來全球經濟結構重塑、國家治理模式轉型、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變化,中國將在新全球化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應“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方面,要深化對內改革,暢通國內大迴圈,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發揮好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對外開放,暢通國際大迴圈,積極參與國際治理,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之“制”凝鑄更輝煌的中國之“治”。

  (作者:董志勇,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