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崢嶸歲月】此間曾著星星火——記中共一大嘉興南湖會議

2021-01-21 11:1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南湖革命紀念館外景。

南湖革命紀念館序廳。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紀念船內景。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紀念船外景。

  這一天,似乎十分尋常。

  距浙江嘉興火車站不到兩裏地的獅子匯渡口,上海到杭州的早班火車路過不久,停靠在碼頭上的一條畫舫,登上了一撥客人,穿橋過河,便到了嘉興南湖。

  船在湖裏悠遊了一圈,搖到離湖心島煙雨樓東南約200米的僻靜湖面上,便停櫓住棹,停在湖面。

  這是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次會議,就在這艘遊船裏悄然開始了。

  會議首先通過中國共産黨第一個綱領。黨綱開宗明義第一條即是“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産黨”,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産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産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傢俬有制”“聯合第三國際”。

  黨綱只有15條,不足1000字。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最後一天原法租界的巡捕闖入會場,初擬黨綱的一張紙險些暴露。而在南湖會議上,代表們正是依據這頁紙,字斟句酌,擬定黨的綱領。中國共産黨的制度建設,正源於這份起初僅15條的黨綱。

  這份黨綱每一條字數都不長,但力透紙背,特別是在組織章程中明確提出了入黨須由黨員介紹、候補黨員經過一定考察期限才能被接收等規範,時至今日仍然為我們黨所沿用,是9100多萬中共黨員人人都履行過的入黨程式。

  黨綱每通過一條,船艙裏便會響起一陣掌聲。

  會議接下來通過的是《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規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加強對工人的領導,注意在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中發展黨員,在反對軍閥官僚的鬥爭中,維護無産階級的利益”。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一大代表董必武1964年重訪嘉興時,曾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詩紀此盛事。

  一大後,毛澤東回到湖南後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發動了長沙泥木工人、水口山鉛鋅礦、安源路礦等大罷工,並取得勝利。一大以後僅半年時間,全國就發生大大小小罷工90余次,在此基礎上,很快形成了以京漢鐵路大罷工為標誌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會議約11時開始。上午的議程結束後,一隻竹編大籠屜被遞上畫舫。船艙中,擺下一桌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湖船菜。

  離船不遠,就是煙雨樓。但代表們匆匆用餐後,很快又投入熱烈的討論中。

  當會議討論到《中國共産黨宣言》時,圍繞著黨員能不能做官、當議員的問題,如何看待南北政府特別是如何看待廣州軍政府時,代表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在獅子匯渡口把代表們接上游船後,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就一直坐在船頭望風放哨。在上海原法租界舉行的一大會議被迫中斷,讓每個人都繃緊了安全這根弦。這一天從上海坐早班火車來嘉興時,代表們分別乘車,在不同車廂落座,即便迎面相遇、擦肩而過,也裝作素不相識。車票上的目的地是杭州,經停嘉興時,他們佯作下車散步,然後快速混入月臺上嘈雜的人群。

  王會悟一直緊張地觀察著湖面的動靜,每每有別的遊船靠近,她就會視湖面情況敲打艙門提醒。

  下午5時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現一艘汽艇,似乎正朝畫舫而來,越駛越近!王會悟立刻敲打船艙通知休會。她之前就準備了一副麻將牌,代表們立刻收好文件,將麻將擺上方桌。汽艇越來越近,卻並不減速,又飛快駛過。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顯然,這只是一條普通遊艇。

  由於分歧比較大,大家爭論了很久,也不能統一意見。但來自遊艇的虛驚也提醒代表們時間緊迫。最後,大家決定,將宣言交由陳獨秀決定是否發表。

  會議最後一項議程,是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産生中國共産黨第一個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任書記。這標誌著中國共産黨正式完成組織立黨。沒有組織立黨,就不可能形成強有力的革命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掀起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的高潮,不可能最終發動和組織起“風展紅旗如畫”的革命武裝。

  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最後,全體代表在船艙中,緊握右拳,莊嚴而輕聲地喊出時代的最強音:“共産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産主義——人類的解放者萬歲!”

  正值盛夏,南湖荷花盛開,翠柳拂堤,見證了這次重要會議的煙雨樓在綠樹掩映下倍顯莊嚴。

  “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1963年,董必武曾為南湖會址題寫這樣一副對聯,如今就挂在煙雨樓上。

  大約下午6時,代表們悄然離船。此時,湖風乍起,減去些許盛暑的悶熱,代表們大多沒來過嘉興,但大家都步履匆匆,或當晚,或翌日,就離開了嘉興。從此,把革命的火種帶向全國各地。

  一艘小船,一天短會。然而,這一天,極不平常。歷史已永遠銘記這一天!

  煙雨樓前的那條普通遊船,從此也不再普通,它由此駛進永恒的時間裏,見證了“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感悟初心】堅定理想 勇於擔當

  百年前,中共一大代表出了嘉興火車站,在獅子匯渡口登船赴南湖。如今,這裡已成嘉興一處景觀:一組人物雕像矗立於此,或結伴行走,或翹首凝視,生動再現了代表們當年的赴會情景。

  仔細觀察發現,塑像裏除了參會代表,還有一位黨外人士王會悟,她正凝望遠方,若有所思。

  王會悟只是一個會務人員,何以能入列?據了解,王會悟作為李達夫人,一直為籌備一大忙前跑後。特別是上海的會議被迫中斷後,她勇敢提議,將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開會時始終在船上勇當“紅船守護人”。後來,她一生致力於中國婦女的解放事業,毛澤東評價她是一個“真正的人”。

  王會悟雖然只是黨外人士,她卻深受共産黨人理想情操的熏染,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敢於擔當,把自己的人生寫出了另一種精彩。

  2005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把“紅船精神”的主要內涵概括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回顧百年曆史,中國共産黨歷經曲折而不畏艱險,屢受考驗而不改初衷,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靠的正是“紅船精神”。

  今天,我們又該如何弘揚“紅船精神”?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特殊時刻,我們迎來了“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前進的道路絕非坦途,越接近勝利和成功,面臨的考驗也越嚴峻,激流險灘依然不可避免,勇於擔當作為,仍然是時代的呼喚。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使命。只有勇敢擔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才能成就更偉大的事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依然需要我們不懼艱險、勇往直前,依然需要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擔當精神。

  紅船守護人

  是誰促成了中共一大在嘉興續會?是誰肩負起籌備一大南湖會議的艱巨任務?是誰全程為紅船上的代表們警衛放哨?

  是王會悟,一位身材嬌小的浙江嘉興女性。這樣重要的保衛任務,緣何落到一個弱女子肩上?

  王會悟貌弱志堅。辛亥革命後,她辦起桐鄉第一所女子小學,宣傳進步思想,反對封建陋習,鼓勵女性走出一條新路。

  1918年,王會悟在教會背景的湖郡女塾就讀期間,深受《新青年》雜誌影響,激動地用白話文給陳獨秀寫信。陳獨秀欣喜地回信:“沒想到我們的新思想影響到教會學堂了。”

  1920年,王會悟在上海結識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李達,兩人于1921年4月結成伉儷,婚禮就在陳獨秀家的客廳裏舉辦。中共一大召開前,李達是會議的具體籌劃者,王會悟協助丈夫做籌備工作,由此成為南湖會議的“紅船守護人”。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決定建立南湖革命紀念館,王會悟在紅船的復原定型工作中又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當年參加仿製紅船的嘉興縣委宣傳部幹部郭竹林和董熙楷回憶,1959年3月上旬,嘉興方面攜帶絲網船模型進京拜訪王會悟,時年61歲的王會悟仔細端詳,細緻地提出了意見:這只船的模型與開會那天的船樣子很像,但體形略大,開會時的那艘應是單夾弄絲網船。王會悟的意見得到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充分肯定。

  如今,根據董必武、王會悟等人意見建造的這艘紅船,就靜靜地停泊在南湖湖心島煙雨樓前的水面上,為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述“一條小船誕生一個大黨”的故事。

  【黨史擷英】一大續會之地,為何定在南湖

  因上海原法租界巡捕滋擾,中共一大會議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的南湖召開。為何續會之地定在嘉興南湖呢?記者近日採訪了嘉興學院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原執行主任陳水林。

  記者:有記載,李達等人起初作出了到杭州西湖開會的決定,最後為何改為嘉興南湖?

  陳水林:主要還是擔心安全問題。一是擔心路上有密探跟蹤。代表們把車票買到了杭州,到了嘉興先裝作在月臺上散步,然後突然混進人群,如果有密探的話容易甩掉。二是西湖熱鬧,人多眼雜,怕被人認出來。

  記者:選擇嘉興南湖,與王會悟是嘉興人有關嗎?

  陳水林:這是原因之一。一大會議的會務工作一直是由王會悟具體負責的。她做事熱心、縝密,特別是在危急關頭冒著風險主動建議去嘉興南湖,得到了代表們的認可。

  此外,王會悟作為嘉興人,曾在嘉興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熟悉南湖一帶的情況。相比杭州西湖,嘉興南湖遊人較少,相對安全。王會悟還考慮到一旦發生特殊情況,可以請嘉興當地的相關人士幫忙。

  記者:當時的社會形勢如何?

  陳水林:選擇到浙江嘉興續會,也和當時的社會形勢密切相關。

  當時上海與浙江都是在皖系軍閥盧永祥的控制下,而江蘇則是直系軍閥齊燮元的勢力範圍,雙方為爭奪上海鬧到差點開戰。再則嘉興與上海地域相連、往來密切,也是開風氣之先的開放之地。嘉興地區思想活躍,新思想廣泛,革命志士薈萃,愛國運動風起雲湧,有很好的革命基礎。上海早期黨組織的黨員中,浙江籍的就有好幾位。在會議已受到上海原法租界巡捕滋擾、警方關注的情況下,沈雁冰(茅盾)、邵力子等浙籍黨員都紛紛支援到嘉興南湖續會的建議。

  再者,嘉興交通更便捷。上海到嘉興當時坐火車只需兩個多小時,比到杭州近了一半路程,到杭州的話就已經12時40分了,還得輾轉到西湖。再回上海最晚的一班火車則是下午6時15分。這樣留給開會的時間就很少了,不能“盡一日之長來結束這個會”。因此,續會之地定在嘉興南湖,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