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內涵和特徵

2021-01-19 14:31: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編者按:2020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黨的十九大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了宏觀展望和總體描繪,內涵深刻、意蘊豐富,具有鮮明的全面性、人民性、實踐性、時代性特徵。

  一、中國的現代化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全面現代化

  中國的現代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推進的現代化,全面性特徵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鮮明標誌。

  “富強”,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是時代的永恒主題,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核心價值。“富強”即富足與強盛的統一,民富與國強的統一。富不易,強更難;富而不強,不是富強。中國是一個大國,又富又強方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民富”與“國強”更應協調發展,“國強民窮”是站不住腳的。“富強”首先是一個經濟範疇,同時也是一個綜合國力概念,是硬實力強與軟實力強的統一,是強國、強軍、強民的統一;“富強”是一個過程,中國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地域發展很不平衡,這決定了各個地區不可能同步實現富強,也不可能實現絕對意義上的同等富強;“富強”是相對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社會生産力將大幅躍升,核心競爭力名列世界前茅,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民主”,就其實質來説是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語境下的“民主”,最重要的是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包括政治制度、體制機制、程式規範及其運作方面的成熟與完善,包括保證人民享有廣泛、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保證既充滿活力又健康有序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等。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建成,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成熟定型並將充分發揮其優勢和特點。

  “文明”,一般是指一個社會展現出的綜合文化形象,包括思想覺悟、價值觀念、道德素養、社會秩序、生産生活方式、科學文化程度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國家發展水準的集中體現,是一個社會進步狀態的顯著標誌。習近平同志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國民素質顯著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影響力和推動力。

  “和諧”,即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這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中國共産黨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根本的特徵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社會文明,城鄉居民普遍擁有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務,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公平正義普遍彰顯,社會充滿活力而又規範有序。

  “美麗”,就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生態文明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生態文明,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成為普遍常態,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二、中國的現代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現代化

  以人民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一脈相承,其目標是造福人民,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在發展動力上,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在目標追求上,強調全體人民共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成果;在評價標準上,強調把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生活作為檢驗現代化成效的根本標準。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不是對物的現代化的否定,而是建立在物的現代化基礎之上的更高層次的現代化。這種現代化強調“人”的中心地位、主體地位,強調不能以物質豐腴、精神貧困為代價,強調要避免重蹈一些國家和地區以資本為中心進而導致物質主義膨脹、精神世界衰落的覆轍。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立場在發展成果、財富分配上的體現。早在1955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觀,兼顧了生産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統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統一。

  現階段,我國仍然存在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這是在特定歷史階段難以完全避免但終將能夠得到解決的問題。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産黨對中國人民的堅定承諾,也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中國的現代化是立足中國國情、獨立自主發展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無法繞開的,但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選擇的。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書寫屬於自己的現代文明,收穫屬於自己的現代化成果。

  中國有5000多年綿延不衰的中華文明,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有14億的超大人口規模,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現實國情,中國的現代化不可能模倣他人、依附他人,更不可能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必須走自主發展、自力更生之路。

  對於如何實現現代化、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中國共産黨有自己的獨立判斷。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條件,以自力更生為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我們願意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但不會照抄照搬任何國家的發展模式。”“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歷史的實踐充分證明,正是堅持了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展之路,才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全體人民總體小康,第一次通過走自己的路實現跨越趕超。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是在當代中國歷史性實踐中生成的,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創舉。中國以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既沒有與人類文明“脫鉤”,又沒有模倣依附他人;既選擇融入國際社會,又沒有滑向“西方軌道”;既吸收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又沒有失去自主性。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立足點。

  四、中國的現代化是堅持合作共贏、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的現代化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不走侵略、殖民、擴張的西方道路,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邏輯,成功開闢了“強而不霸”的大國復興之路。

  “不稱霸”作為中國的政策主張,源於中華文化的深厚浸染,源於對民族苦難歷史的深刻記憶,源於對西方“好戰必亡”“霸極必衰”定律的深刻認知,源於對共産黨執政理念和歷史使命的深刻把握。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深諳國強必霸、霸極必衰以及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的歷史辯證法,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古代開創絲綢之路是為了東西方交流互鑒、共用發展,今天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同樣是為了交流合作、共促繁榮。

  但也要看到,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中國威脅論”“國強必霸論”等甚囂塵上。有人認為,自地理大發現以來500年的世界歷史就是一部國強必霸的歷史,16世紀是葡萄牙、西班牙,17世紀是“海開工車夫”荷蘭,18、19世紀是英法爭霸、成就“日不落帝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日本相繼崛起、兩次世界大戰接踵而來,20世紀是美蘇爭霸。這些國家強大後無一例外都走上了霸權主義這條不歸路。中國沒有重復昔日大國崛起的老路,而是以和平方式崛起,崛起後依然走和平發展道路。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我們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中國不是國際秩序的挑戰者、破壞者,也不是全球治理體系的旁觀者、局外人,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向世界作出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莊嚴承諾,同時也用自己的具體行動詮釋著堅持合作共贏、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理念。習近平同志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明確宣示,是中國為籌劃世界發展藍圖而提出的頂層設計,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而給出的中國思路、中國方案。

  一個強大的中國不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而是維繫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中國和平崛起,既改寫了昔日大國霸權擴張的發展邏輯,也改寫了大國崛起後稱王稱霸的歷史宿命。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昭示世界,大國崛起並非只有靠戰爭起家、掠奪致富、霸權擴張這一條路,以和平的方式發展,以文明的姿態崛起,將是未來世界的優先選項。中國的復興,意味著“國強必霸”陳舊邏輯的沒落,意味著“強而不霸”的發展邏輯將上升為新的時代主軸。

  總而言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也絕非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拓展了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境界和新要求。它是製造強國、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體育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集合體;又是美麗中國、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的集合體;也是創新型國家、法治國家和學習大國、負責任大國、和平大國的集合體;還是智慧社會、和諧社會、法治社會、學習型社會的集合體,具有十分豐富而具體的內涵。

  (注:本文係該書第六章第二節內容)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