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經評論:比特幣"獵場"裏,"信仰"會再次崩塌嗎?

2021-01-10 10:18: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北京時間1月8日淩晨,比特幣價格一度站上4萬美元關口,再創歷史新高。比特幣總市值突破7000億美元,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也超過1萬億美元。2020年,比特幣價格漲幅超過300%,僅12月份就上漲了近50%。2021年伊始,比特幣“瘋狂”勢頭不減,也讓市場情緒達到有史以來的巔峰。

  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曾飆升至1.9萬美元以上,但一年後又暴跌至3000美元左右,讓無數人“信仰”崩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全球主要央行為提振經濟普遍出臺寬鬆的貨幣政策,推高了通貨膨脹預期,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避險需求提升而紛紛入場,再加上比特幣完成第三次産量減半導致“稀缺性”增加,以及加密貨幣在PayPal等一些全球主流平臺實現支付應用,多重“利好”加持下,比特幣市場又一輪“牛市”行情引爆並延續至今。

  在比特幣價格高歌猛進的背後,則是多空雙方的慘烈廝殺,以及24小時內動輒數萬甚至十幾萬合約交易者的爆倉。這些年來暴漲暴跌的比特幣市場,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屠殺“獵場”,誰都想成為並且相信自己是“獵人”,但除了那些佔比不到2%卻擁有95%比特幣供應的“巨鱷”賬戶,誰都有可能成為“獵物”。在比特幣乃至全球加密貨幣“獵場”裏,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展現得淋漓盡致。有人一朝暴富,有人一夜破産,有人花數百萬美元炒作和巴菲特共進午餐,有人絕望之下造成家破人亡……

  有行業資深人士預測,比特幣價格未來能夠漲到50萬美元。這生動詮釋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人的信心的確是支撐比特幣價格的根本。與央行數字貨幣不同的是,比特幣等眾多加密貨幣是不折不扣的虛擬貨幣。如果全球70多億人都對比特幣有信心,那比特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貨幣。如果沒人對比特幣有信心,那比特幣就一文不值。

  央行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作為後盾,具有法定強制流通能力,其核心特性除了數字性之外,還有法定性。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則是以密碼學原理為基礎,因為缺乏信用背書,也沒有發行主體,接受範圍相對有限,幣值易受外界政策變化以及投機行為影響而暴漲暴跌。由於比特幣交易全程記錄在區塊鏈中,具有可查詢且不可篡改、匿名隱蔽、無限可分、轉移便利等特性,比特幣自誕生之日起就被用於網際網路非法經濟的記賬交易中。

  作為一種虛擬貨幣,比特幣幣值極其不穩定,“過山車”式的市場行情、龐大的投機風險敞口,及其利於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的特性,都會對各國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這註定了它絕無可能成為主權國家的法定貨幣,也沒有機會從全球主要央行大力推進數字貨幣的進程中分享成長紅利。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會不遺餘力地維護其國家貨幣主權。

  從中短期來看,一旦各國貨幣政策發生轉向調整,對比特幣等全球加密貨幣便意味著巨大利空的到來;從長期來看,隨著世界各國金融監管的持續加強,以及央行數字貨幣的蓬勃發展,比特幣等眾多加密貨幣的灰色生存空間勢必被進一步壓縮。

  據媒體統計,從2016年至今,比特幣價格累計下跌20%及以上的情況,總共出現了10次;下跌30%及以上的情況出現了7次;跌幅超過48%的情況共有4次。沒有人知道下一隻“黑天鵝”所伴隨的暴跌何時到來,但“獵場”裏的人們其實知道它一定會不期而至,只不過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避害甚至趨利的幸運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