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回眸2020丨溫暖的目光

2021-01-08 16:5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回望2020年,令人感慨萬千。

  這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眾志成城,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這一年,中國經濟逆風前行,走出V型復蘇曲線,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一年,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減貧目標。

  這一年殊為不易,但我們堅定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全年共赴13個省區市考察調研,以不停的步履體察民情、把脈發展,行之所至、目之所及飽含深情與冀望,帶去溫暖與奮進的力量。

  目光中的關切

  邁入2020年那一刻,人們不會想到一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驟然而至。

  總書記時刻關注疫情蔓延形勢和防控工作進展情況,一句“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飽含對人民的大愛深情。

  難忘早春三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步履匆匆,牽掛濃濃。

  在東湖新城社區,總書記抬頭與居民樓上群眾互致問候的一幕定格在了隨行記者的鏡頭中。

  樓上,居家隔離的群眾望向窗外,有的搖著國旗高呼:“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樓下,習近平總書記不時駐足,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大家一起加油,再堅持一下!”目光中飽含關切。

  “群眾在家隔離時間長了,發幾句牢騷是可以理解的,誰願意老悶在家裏啊!”

  “對群眾出現的一些情緒宣泄,我們要多理解、多寬容、多包容,更要做深入細緻的工作,包括心理疏導、解決實際困難。”

  “要讓群眾如沐春風。”

  諄諄話語,讓疫情之下的人們感受到陣陣暖意。

  目光中的變遷

  從土窯洞到美麗新居,變遷,發生在美麗新村中。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寬敞整潔的水泥路,走進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

  一排排平房小院,透出晉北傳統民居的特色,白墻飛檐,整齊有致。

  在村民白高山家,從客廳到廚房,從臥室到衛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得詳細。白高山拿出一張老照片給總書記看,那是他搬進新村之前住了40多年的土窯洞。

  今夕對比,天壤之別。

  總書記接過照片仔細端詳,問道:“現在這房子住進來花了多少錢?”白高山告訴總書記,去年在政府的支援下,只花了1萬元就住進了新房。

  白高山的兒子白利軍還告訴總書記,搬到新村後,他在政府資助下上了職業培訓學校,當起了電焊工,去年收入4萬多元。

  “共産黨就是為老百姓謀幸福的,現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稅、不收費、不交糧,還給困難鄉親送醫送藥、建房子、教技術、找致富門路。”

  “更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搬”進新房子,“遷”進好日子。這變遷折射出中國在脫貧攻堅下的時代巨變。

  目光中的“重逢”

  15年,一棵小樹可以長成參天大樹,15年,一個理念足以深入人心。

  2020年3月30日下午4時許,余村的父老鄉親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老朋友”。

  走進余村,當年逼仄的村道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寬闊的綠道。習近平總書記沿著村莊綠道察看村容村貌和農作物長勢,幾位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引起了他的關注。“幹農活的都是‘老把式’啊”“參加合作社收入怎麼樣”……總書記走到田邊,親切地同他們交流起來。

  “總書記好!”“總書記好!”村民聚攏在村道兩邊,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總書記微笑著向村民招手示意。在村民眼中,他更像一位和藹可親的故友。

  15年前,正是在村委會老會議室裏,“兩山”理念如同一顆“種子”在春天裏歷史性地萌發。如今著墨于余村這個小小坐標點的綠意,已蔓延到全國每一個角落。

  站在海拔1700米的月亮埡,眺望秦嶺牛背梁主峰;漫步汾河岸邊,感受沿岸生態環境滄桑巨變;在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步行察看濱江生態環境……

  目之所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正生動描摹著美麗中國、幸福家園的模樣。

  目光中的田野

  2020年7月22日,松遼平原腹地,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玉米地一望無邊、綠浪滾滾。

  這是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到吉林考察。這次來,他第一站就走進豐饒的黑土地,調研一件頭等大事——糧食生産。

  “前年在黑龍江建三江看了水稻,這次我來看看玉米。”在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玉米地頭,總書記談及此行初衷。

  看著眼前的玉米長勢,聽了情況彙報後,總書記強調:“糧食是基礎啊!要加強病蟲害防治,爭取秋糧有好收成,為全年糧食豐收和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時隔一個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安徽考察時再次來到田地裏,走到農民中間。

  池塘裏,幾位村民在採摘芡實;退水地塊上,鄉親們正在補種包菜。看到總書記來了,大家興奮地圍了上來。

  “我這次是專程來看望災區鄉親們,看看災後恢復重建情況……”總書記話音未落,大家就搶著彙報:“請總書記放心!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餑餑種蕎麥,水退到哪,我們就跟到哪,種子就種到哪,儘量把損失搶回來。”

  總書記傾聽著,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腳下的泥土裏。“看到鄉親們生産生活都有著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

  目光中的創新奮鬥

  2020年5月,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車間裏,齒輪飛轉,機器轟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深入企業,實地察看轉型發展案例。

  在光亮機組前,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凝望,一條條薄如紙頁的亮銀色箔材,正隨著開卷機向高溫退火爐裏緩緩傳送。

  車間正在生産的是一種超薄精密不銹帶鋼,厚度僅為0.02毫米,相當於普通A4紙的四分之一,可以輕易撕開,被形象地稱為“手撕鋼”。從“高大上”的航太航空、高端電子、新能源領域,到眼下時興的折疊屏手機裏都有它的身影。

  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出口不但未減少,還逆勢增長了68%。

  “我們花了3年時間,經過700多次試驗,總算研製成功,目前在世界上屬於領先水準。”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説。

  習近平總書記拿起一片“手撕鋼”仔細察看,用手指輕輕扭折了一下,不禁稱讚:“工藝確實好,就像錫紙一樣薄,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總書記鼓勵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再接再厲、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製造業發展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考察調研範圍涉及多個産業,其間他反覆提及一個關鍵詞——“創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無論是總結過去發展經驗還是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遠階段謀篇佈局,“創新”都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線。

  目光中初心如磐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深情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説,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2020年9月16日,“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沙洲瑤族村迎來了習近平總書記。

  在鄉親們的圍攏下,總書記深情地説,“半條被子”的故事讓人民群眾認識了共産黨,把黨當成自己人。正因為有人民群眾支援和擁護,我們黨才能走過輝煌歷程,取得偉大成就。沙洲村是“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今天我專門來這裡看望鄉親們。作為一名中國共産黨員,我要不斷接受教育、接受洗禮。我們黨堅持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堅持不懈的實際行動。

  艾思奇紀念館、交大西遷博物館、四平戰役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調研期間,到訪多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追尋初心。

  堅定的目光中,初心如磐;不忘初心,方能勇毅前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