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增強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堅定性

2020-12-28 18:23: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為新時代新階段我國發展指明瞭方向、設計了路徑。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自覺增強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堅定性。

  增強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能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趨勢在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運作受阻,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在國內,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這就更加需要我們辦好自己的事,做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因此,牢牢把握鬥爭主動權,戰勝各種風險挑戰,關鍵還是要靠發展。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帶有新特徵,我們必須重塑競爭優勢,把發展品質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品質發展。”為此,我們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著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際國內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從而避免國民經濟迴圈受制於人的局面。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人民群眾的需求也隨之更高更廣,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有效解決這一矛盾,有力保障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客觀上要求不斷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創新成果,同時提高産品和服務供給的品質和效益,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教育、醫療、居住、社保、安全、環境等熱點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説,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也是實現以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的過程。

  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書寫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壯麗史詩。經過70多年砥礪奮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社會生産力、人民生活水準、綜合國力發生質的躍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但是,受傳統發展方式慣性影響,我國部分領域粗放發展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舊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能。“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筆者認為,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應堅持以創新驅動和引領高品質發展。為突破和超越長期以來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進一步推動發展轉型和産業升級,迫切需要用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催生新的經濟形態,改變資源組合方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放大生産要素效用,從而推動高品質發展,為經濟社會穩健前行注入強勁動力。

  堅持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必須突出重點、找準發力點。筆者認為,首先,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在新時代新階段推動發展,我們“不能匆匆忙忙往基本現代化趕”,而要在注重提高經濟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前提下推動發展。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是發展實踐的先導。發展方式要轉變,首先發展理念必須轉變。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當前,堅持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本質上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因而要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進一步推動發展方式根本轉變,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

  其次,堅持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必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技是國之利器,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社會生産力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最終取決於科技創新。“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施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更加需要落實好“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國家創新體系,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帶動國民經濟整體效率和效益提高。可以説,科技自立自強是關係我國現代化發展全局的戰略問題。

  最後,堅持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還必須夯實高品質發展的微觀基礎。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當前特別要在壯大發展實體經濟上聚焦聚力,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大力提升企業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以更大力度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促進産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增強我國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做實做強做優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産品和服務的品牌形象塑起來、立起來、強起來,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加快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基地)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