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大眾銳評:PMI創三年新高: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2020-12-01 19:31:00
來源:大眾網
字號

  中國經濟加快復蘇,11月製造業PMI創近三年新高。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佈,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創下2017年9月以後的新高。分析認為,11月PMI各分項指數普遍回升,表明市場供需加快復蘇,內外需求明顯改善,經濟復蘇基本面不斷擴大,經濟運作平衡性持續改善,企業消化成本能力有所上升,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加速。

  PMI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PMI有“信心指數”之稱,是國際上通行的經濟監測指標之一。在最新數據中,我國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5%和50.9%,分別高於上月0.5和0.1個百分點,均為年內高點,且連續3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保持逐月回升走勢,我國進出口持續恢復向好。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世貿組織曾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可能大幅縮水13%到32%。在全球經濟一片“跌”聲,中國日漸活躍的經濟活動,中國一個個好看的數據,成為一抹亮色。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預期。這麼多人關注中國經濟,這麼多人看好中國經濟,因為全球是一個大家庭,世界經濟低迷,現實困難需要大家同舟共濟、攜手應對。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通過做好自己的事情,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PMI是內迴圈的,也是雙迴圈的。大國經濟的優勢就是內部可迴圈。11月,我國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表明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臨界點,表明市場供需加快增長,經濟復蘇動力增強;11月,高端製造業加快增長,裝備製造業PMI為53.1%,較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較上月上升0.6和1.3個百分點至54.8%和53%,表明國內外市場需求明顯上升,新動能持續增強。可以清楚看到,只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實現良性迴圈,就能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在更高水準上實現動態平衡。還能看到,國內迴圈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越有利於將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和全球市場緊密連接,為自身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組織創造出更多的發展機遇。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當今世界,供應鏈深度融合,産業鏈環環相扣。疫情突如其來,給全球供應鏈和産業鏈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面對嚴峻挑戰,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不僅展現中國高品質發展之勢,也提振了世界經濟信心。前不久的第三屆進博會,是一場“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盛會,助力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助力世界經濟恢復增長。據媒體報道,義大利都靈的汽車設計公司總經理哥倫布説,“中國市場非常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也高於其他市場,我們有信心把最好的技術帶入中國市場,也相信我們會在中國市場得到更好的發展。”荷蘭路易達孚北亞區副總裁焦燕説,“作為在華跨國企業,我們受益其中。我們看到中國經濟正在以強大的韌性恢復,堅信中國必將繼續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發揮重要作用。”大量事實表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復蘇不僅增強了中國發展信心,也為其他經濟體經濟發展提供廣闊市場和合作機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中國動力。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一定能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幹好自己的事,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為各國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合作機遇,讓更多地方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創造更多機遇,注入更多中國紅利。(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