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有望為世界經濟復蘇鋪路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將於11月21日至2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在此背景下,各方期待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傳遞加強多邊合作的資訊,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挑戰,助力世界經濟恢復增長。
作為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多次呼籲成員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疫情。今年3月,沙特國王薩勒曼主持召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各方承諾採取一切措施抗擊疫情、保護生命、重振經濟,向國際社會傳遞了積極信號。
今年4月,二十國集團通過“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一致同意暫緩有關國家今年5月1日至年底到期的債務本息償付;10月,二十國集團同意將緩債期限再延長6個月至2021年6月底。相關國家得以推遲償還債務,將資源集中于抗擊疫情。
當前,新冠疫情仍未結束,世界經濟依然面臨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沙特財政大臣穆罕默德 賈丹日前表示,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將秉持“合作與團結”精神,幫助全球經濟實現增長,以應對未來的衝擊。
賈丹説,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嚴峻挑戰,此次峰會將在3月領導人特別峰會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尋求加強國際合作,支援全球經濟復蘇,為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全面的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沙特智庫研究與知識交流中心主任葉海亞認為,考慮到新冠疫情造成的深刻影響,這次峰會將是二十國集團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將致力於通過恢復世界經濟增長來加強全球穩定,並努力尋求儘早結束新冠疫情大流行。
二十國集團19日發佈的一份聲明説,新冠疫情大流行給全球衛生、人道主義和經濟帶來長期挑戰,因此二十國集團今年加大了對保護生命和生計的關注。
聲明説,今年以來,在國際社會需要資源來應對疫情大流行和維護可持續發展之時,二十國集團重點討論了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並採取緊急和特殊措施應對疫情影響,包括實施前所未有的財政、貨幣及維護金融穩定政策。
根據聲明,二十國集團已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11萬億美元以維護經濟和金融體系,並捐助超過210億美元用於疫情診斷、治療及疫苗研發等。
賈丹説,二十國集團決心繼續應對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並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我們有機會以更強、更可持續的方式從這場危機中恢復過來。”
新聞背景
二十國集團都有誰?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將於11月21日至22日舉行。此次峰會由G20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主辦,將以視頻方式舉行。
G20于1999年成立,由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等20方組成。
G20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包含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G20成員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的86%,貿易額佔全球的75%。G20在全球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有效多邊機制。
成立初期,G20運作機制為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當年11月G20召開第一次領導人峰會,迄今已舉行過14次峰會和1次特別峰會。目前,G20機制已形成以領導人峰會為引領、協調人和財金渠道“雙軌機制”為支撐、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為輔助的架構。本組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