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141”到“2020”,而立浦東仍在加速

2020-11-12 16:3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天天學習“浦東大道141號”,這個門牌號碼屬於上海市的一幢灰黃色小樓。這棟小樓高2層,建於1956 年,至今已有64年的歷史。

  30年前的1990年5月3日,就在這個門牌號內的小樓裏,“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上海市浦東開發規劃設計院”兩塊牌子同時挂了起來。新成立的辦公室被授予了3項關鍵職能:制定政策、宣傳接待和制定規劃。

  那年,浦東最高的樓,還不過幾十米;陸家嘴,還到處是爛泥路……掛牌前半個月,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

  以這幢墻壁斑駁的小樓為起點,上海浦東新區,以開放為品格,以創新為靈魂,在2020年迎來了三十而立的高光時刻。

  曾經,人們用“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形容浦東的封閉與落後;今天,浦東的開放與包容舉世聞名。回頭再看“141”,當年“浦東開發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個腳印,靠實打實幹出來”的美好期待,讓夢想照進現實。

  2007年3月31日,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僅一週的習近平來到浦東新區,將這裡作為他全市19個區縣調研的第一站。

  在那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春日,習近平首先來到浦東新區展覽館。他仔細觀看一張張珍貴的老圖片,了解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進程。這次調研,習近平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刻認識開發開放浦東這項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他不僅對浦東開發開放寄予厚望,還要求浦東的工作要更多地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出發,不僅建設一座新城,更要為全國的發展探索一條新路。

  2010年,習近平在浦東調研時再次作出清晰論斷:“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正是這一發展目標和定位,造就了浦東速度奇跡,引領浦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2018年11月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中心大廈119層觀光廳俯瞰上海城市風貌。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習近平多次引用這句話勉勵大家。他説,上海能成其大,就是靠內聯外拓,才成為現在的國際化大都市,今後還要這麼走下去。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對上海和浦東提出了新的更高期望。

  2014年5月,他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中國芯、藍天夢、創新藥、未來車、智慧造、數據港,是浦東的六大核心産業。從首架C919大型客機一飛沖天,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在上海競相涌現,一批世界級科技設施迅速集聚。“全球首個”“世界首臺”“全國第一”……在上海張江科學城陳列的展品中,這些關鍵詞層出不窮。

  上海自貿區建設全國起步最早,年年都有進步,是全國的標桿。如今新興産業落地生根,制度創新開花結果,高端人才安家落戶,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豐富……滴水湖畔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一座新興的“陸家嘴”般的CBD正在飛速崛起。

  “上海有責任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三十而立正當年,而今邁步從頭越。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