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進口冷鏈食品“由物到人”傳播 如何防範?

2020-11-11 21:5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最近幾天,關於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又成為了媒體公眾關注的焦點,國內多地又陸續出現了確診的本土病例,先來看一組媒體報道的標題。

  11月7日 山東德州市 檢測到一進口冷鏈産品包裝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11月8日 天津新增一名冷庫裝卸工人核酸檢測陽性,為新冠確診病例。

  11月9日 天津市新增1名無症狀患者,為貨車司機,曾到事發冷庫拉貨。

  11月9日 上海新增1例確診病例,該病例在浦東機場從事搬運工作。

  11月10日 安徽阜陽潁上縣確診一例新冠病例,係昨天上海確診病例密接者。

  常態化的防控下,各地出現疫情的零星反覆,不足為奇,但另一方面,卻也在提醒我們,風險仍然客觀存在,仍要繃緊防控的這根弦。尤其是當我們梳理髮現,冷鏈食品外包裝在過去幾個月中,陸續出現核酸檢測陽性,“冷凍食品”已經成為了我們疫情中繞不開的關鍵詞。

  天津再次發現的確診病例,源於11月7日晚,山東省德州市報告,發現從天津港進口的一批冷凍德國豬肉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

  接到通報,天津立即對相關人員展開核酸檢測。僅僅用了幾個小時,8日淩晨,檢測結果顯示,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的一名冷庫裝卸工人,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這也是天津第138例本土病例。

  天津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 何鵬:患者發病前14天有進口冷鏈食品接觸史、無外出史,無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接觸史、未接觸發熱或呼吸道症狀患者。患者11月4日參與公司進口冷凍食品搬運工作。

  當天的發佈會,也公佈了這批進口冷鏈食品的完整軌跡。經調查,這批外包裝檢出陽性的凍豬肘,來自德國不來梅港,10月19日運抵天津;11月4日,該批貨物從太平洋碼頭運到海聯冷庫,該病例在這個冷庫參與了貨物搬運;11月5日,這批貨物又被全部運往山東德州;11月7日,在德州檢出陽性。從入境到被檢出,病毒在冷鏈狀態下存活了近20天。而昨天淩晨,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天津第138例本土病例,與北美3到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同時也再次證明,冷鏈遠距離運輸可能傳播新冠病毒。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 何鵬: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物共防的策略,特別是對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他們的健康就是預防新冠病毒污染冷鏈食品的根本。

  11月9日14點,天津又發佈資訊,新增1名無症狀感染者,為貨車司機,曾到海聯冷庫拉貨。同一天,濱海新區漢沽街、中心漁港冷鏈物流區A區和B區,被劃定為中風險地區。

  與此同時,對涉及冷鏈的人和相關貨品,天津開始實施“兩全”政策,也就是對冷鏈物流産品貨品,要做到全覆蓋、可追溯、可查詢、全檢測,對冷鏈物流從業人員,要全覆蓋全檢測。

  今天上午7點35分,在對全市冷鏈從業人員和冷凍貨品進行的核酸檢測排查發現,南開區一份人標本和兩份食品物表混檢標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弱陽性。為安全起見,南開區迅速對家美密雲菜市場、天佑城、“和事發”水産品經營部,採取臨時封控措施。相關人員被送至定點隔離醫院,市疾控中心也派專業人員現場開展指導處置。

  上午11時30分,經南開區疾控部門再次復核,三份樣本全部為陰性。另外,同樣在“兩個全覆蓋”排查中,今天上午10點左右,天津又發現一例無症狀感染者,為濱海新區東疆港冷鏈搬運工。

  天津市濱海新區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 副區長 梁春早:病例出現之後,我們第一時間就開展了流行病學的溯源工作,經過溯源現在能得到的證據指向是由物到人的病毒傳播。

  天津市濱海新區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 副區長 梁春早:確診病例之前並沒有到過疫情發生的地方,也沒有接觸過患病的病例,也沒有接觸過發熱的病人,所以他唯一感染的途徑就是由物到人;根據調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都是陰性;確診病例的全基因測序與北美流行毒株高度近似,確診病例也沒有到過境外,所以根據這幾點的指向很有可能是由物到人。而無症狀患者和確診病例沒有直接的關係,他們共同的關係都到過海聯冷庫,他們也沒有直接的接觸,所以無症狀感染者也很有可能是由物到人。天津是一個全世界凍品重要的集散地,現在對涉及冷鏈和冷庫進行全覆蓋的檢測,以及對所有涉及的工作人員進行全覆蓋的檢測。截至今天下午5點,一共排查相關的工作人員1275名,已經對其中的1058名進行了核酸檢測,相關的工作還在進行中,經過核酸檢測的人員結果都為陰性,另外採取了五千多份樣本,也都是陰性。

  今天下午,安徽阜陽市公佈了一例上海關聯新冠肺炎病例。該病例在返回安徽潁上縣之前,同上海昨天的確診病例,一起在上海浦東機場從事貨物搬運工作,在工作場所一直佩戴口罩,每次進入工作場所時,也均測量了體溫。

  就在昨天,上海市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確診病例王某某的情況,該病例自述,自4月8日起,他一直在浦東機場西區航司貨運站從事搬運工作,至今未曾離滬。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鄔驚雷:根據目前的調查情況,患者本人近期沒有接觸過冷凍食品,其從事的工作與確診前的行動軌跡均與第三屆進博會沒有關聯。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列為中風險地區,上海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與此同時,對於冷凍食品,近期全國多地疾控部門,都紛紛對消費者發出提醒,對購買和食用提出建議。

  北京疾控中心建議:首先,選購時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産品,可用一次性塑膠袋反套住手進行挑選,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正確佩戴口罩。購物後及時清洗雙手,洗手前,雙手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 清洗加工時保持廚房和用具的衛生清潔,處理食材前要洗手。

  而如何有效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在全國層面上,昨天,海關總署會同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一起發佈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方案適用範圍為:進口冷鏈食品的裝載運輸工具、産品內外包裝的消毒;海關、交通、衛生、市場監管、地方政府、相關生産經營單位的工作分工被逐一明確。方案要求,各地對進口冷鏈食品,要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與此同時,海關部門要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檢測。

  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按規定作退運或銷毀處理。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消毒完成後,消毒單位出具該批貨物業經消毒的證明。

  方案還規定:進口冷鏈食品的口岸消毒方式方法由海關確定,進口冷鏈食品入境後的消毒方式方法由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冷鏈食品生産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及有關規定確定。

  我們發現自今年6月以來,全國已有至少10余省份先後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7月03日 福建廈門 厄瓜多生産冷凍蝦外包裝

  7月03日 遼寧大連 厄瓜多生産冷凍蝦外包裝

  7月14日 江西萍鄉 厄瓜多生産冷凍蝦外包裝

  7月14日 重 慶 厄瓜多生産冷凍蝦外包裝

  7月16日 雲 南 厄瓜多生産冷凍蝦外包裝

  7月23日 遼寧大連 凱洋海鮮的冷庫食品、加工車間等環境樣本

  8月11日 山東煙臺 進口冷凍海鮮産品外包裝

  8月12日 安徽蕪湖 進口厄瓜多凍蝦外包裝

  8月13日 廣東深圳 進口巴西凍雞翅表面

  8月13日 陜西西安 進口厄瓜多凍白蝦外包裝

  10月17日 山東青島 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

  10月29日 山東乳山 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包裝

  10月29日 山東煙臺 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

  11月07日 山西太原 印度進口冷凍帶魚製品外包裝

  11月07日 山東德州 德國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

  11月08日 天 津 海聯冷庫環境樣本

  11月09日 天 津 鑫匯洋冷庫進口帶魚外包裝

  (來源:根據官方通報不完全統計)

  從這個角度看,當防控部門再次升級對進口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必要性也由此可見,也是因根據現實情況採取的科學、精準應對。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姜慶五:病毒在低溫的情況下,存活的時間很長,而冷鏈的溫度就很低,所以病毒能在這種情況下存活幾週或者幾個月都是有可能的。經過新發地發生的疫情之後,幾乎每個月都有一起的通過進口食品引發的疫情,所以現在出一個規範的冷鏈食品入境後的消毒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我們要加強對進口冷凍食品的管理,要落實這個方案。方案規定了要在冷凍食品入境前消毒,強調了要加強檢測,規定了相關部門的職責,一旦冷凍食品發現病毒,就要銷毀,這樣會很大範圍減少疫情的發生。

  疫情防控不僅是阻擊戰,也是拉鋸戰。面對當前暴露的疫情新風險,我們更需要科學分工、壓實責任,通過細緻精準的防控,形成全流程閉環體系,不讓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總臺央視記者 武偉 孫強 王晶磊 畢博超)

  (編輯 李冬鳴)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