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烤鴨裏的和田味道

2020-11-11 20:3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1日電題:北京烤鴨裏的和田味道

  新華社記者張鐘凱、丁磊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的奮鬥家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的肉鴨(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初冬微寒,當你在北京的烤鴨店裏享受美食時,很可能已經品嘗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和田的味道。

  和田地區洛浦縣位於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綠洲面積佔全縣土地面積不足6%。很多當地老百姓此前從未見過鴨子,而這裡卻建成了中國第二大北京四係鴨繁育養殖基地,上千噸和田産的鴨子已經從洛浦“飛”到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的奮鬥家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鴨舍一角(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這些“根正苗紅”的北京四係鴨來自洛浦縣北京工業園區內的利田香農食品有限公司,其中種鴨由北京金星鴨業公司提供。作為當地産業扶貧項目之一,利田香農將種鴨養殖、肉鴨孵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等環節紮根在新疆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如今年屠宰能力達2000萬隻。

  在洛浦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的奮鬥家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嘎嘎”的鴨叫聲此起彼伏。25歲的“鴨保姆”阿布來提熱傑普忙著給鴨子補充飼料。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此前務農的他去年9月來到合作社,在專業人員的培訓下很快上手,如今月收入近3000元。

  在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的奮鬥家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飼養員阿布來提熱傑普在為鴨子補充飼料(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我之前沒見過這麼多鴨子,一開始還不大習慣,覺得有點吵,現在覺得他們還挺可愛的。”阿布來提笑著將一隻跑出鴨欄的鴨子抱了回去。

  據該公司黨支部書記、項目負責人宋繼剛介紹,除了工廠,全縣目前有8個肉鴨養殖合作社、250座肉鴨養殖棚,帶動固定就業之外,還通過入股分紅的形式讓約5000戶當地村民受惠于肉鴨産業的發展。

  在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北京工業園區內的利田香農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將包裝好的鴨産品稱重(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宋繼剛告訴記者,由於當地獨特的光熱條件和偏鹼性水質,和田長大的“北京”鴨口感很好,目前公司正在創新飼料配方,增加和田紅棗和玫瑰成分,培育和田特色更鮮明的“紅棗鴨”和“玫瑰鴨”。

  此外,一個休閒食品加工廠剛剛建成,進一步完善當地肉鴨産業鏈。不久的將來,以“大漠蕓鴨”為品牌的系列鴨肉熟食製品將從洛浦運往全國各地,讓更多食客體驗到和田鴨的味道。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