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職業教育“香起來”,承載更多更大夢想

2020-11-09 17:54:00
來源:大眾網
字號

  11月8日,2020年職業教育活動週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開幕式在濰坊舉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活動時説,“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讓職業教育“長入”經濟,成為經濟活動的內生變數;“匯入”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融入”文化,增加文化中的技能含量;“滲入”人心,形成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擁有技能的濃厚氛圍。

  職業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是教育,更是生産生活。在我們身邊,一些人靠一技之長擺脫貧困,一些人靠技能走上創業路。可以説,職業教育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實現了很多人的夢想。不僅如此,職業教育與國家發展也息息相關。從過去的“兩彈一星”,到當代的大飛機、大火箭,沒有哪樣國之重器的鑄造沒有經過職業院校畢業生之手;從托幼到養老,從生産、銷售到物流,沒有哪項生産生活離得開職業人才提供的産品服務。今天,很多新的熱詞耳熟能詳,仔細梳理“5G”“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工業4.0”就會發現,熱詞與職業教育有著極大關聯性。每一項新技術,都需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來實現,職業教育正是這樣的“人才搖籃”。可以説,職業教育不僅承載著個人夢想,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也承載著強國夢,決定著産業素質、代表著民族品牌。職業教育應當“香起來”“強起來”,應當承擔更多更大夢想。

  職業教育“香”不“香”,首先看觀念。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經濟社會越發展,越需要高品質的職業教育。當前,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有1.2萬多所職業學校,在校生超過2600萬人,初步構建起人才成長的“立交橋”。然而,在不少人眼中,職業教育只是對普通教育的補充,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與其他教育途徑培養出來的人才相比是“二等公民”,不少學生將職業教育視為低人一頭的無奈選項。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對個人來説,要改變對職業教育的成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正確認識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不同功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就業觀、人才觀;各類職業教育機構要轉變觀念,實行開門辦學,主動適應服務經濟社會;用人單位要轉變觀念,破除各種歧視政策,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社會各界要轉變觀念,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濃厚氛圍。

  職業教育“強”不“強”,深化改革是關鍵。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認的是,職業教育仍處於我國教育領域薄弱環節,存在結構不盡合理、品質有待提高、辦學條件不足、體制機制不暢等突出問題,職業教育仍是教育領域的一塊“短板”。現實中,每年高達上千萬的高級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難”説明,只有深化改革,讓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接軌,與市場需求結合,才能加速補齊短板,做強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一頭是教育、一頭是産業,具有鮮明的跨界性。用好改革的關鍵一招,就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建立産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體制機制,實現教育與産業、學校與企業兩翼齊飛;就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社會力量積極支援和參與職業教育;就要轉變政府職能,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該放的放掉、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激發辦學活力。

  職業教育,承擔著發展重任,承載著個人夢想。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進入新發展階段,樹立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離不開高素質的勞動者,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重要。讓職業教育既“香”又“強”,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在全社會營造起崇尚一技之長的良好氛圍,為職業教育發展增添更大的動力,激發出更大的潛力,釋放出更大的改革紅利。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職業教育放在“十四五”時期新發展大局中謀劃,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促進新動能發展和産業升級,帶動擴大就業和脫貧攻堅,有效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