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革命文化: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動能

2020-11-09 17:50: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物質生活已極大豐富的今天,“精神”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在社會形態的發展與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革命文化,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往昔崢嶸歲月的無限緬懷和集體追思,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源泉,在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建設中,具有強大的能動性力量。

  革命文化有助於紮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與生生不息的思想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革命文化與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相連。可以説,中國社會變革的進程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推進的,這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追求與精神特質,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革命文化的共同思想基礎。

  革命文化有助於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與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革命文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孕育、生發,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軍隊和廣大人民群眾克服萬難、同甘共苦,最終形成了甘於奉獻自我、勇於犧牲的革命品質。在新的發展階段,要將革命精神深入到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中來,牢記先輩們的革命歷程,發揚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革命品質,延續革命文化重要的精神價值。

  革命文化有助於社會主義文藝的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創作來源於生活,並紮根於人民。革命歷史題材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重要主題,弘揚昂揚向上的鬥爭精神是它最為鮮明的特點。在新的發展時期,面對文化樣態的多元與複雜,要繁榮文藝創作,引導積極正面的價值取向,須更為深入地走進革命歷史題材,理解革命文化的樸素與力量,創作出具有人民性、時代性的文化精品。傳承革命文化的成就與榮光,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革命文化有助於弘揚時代精神、傳承文化動力。革命文化是在革命事業中開拓創造出來的文化,有著不斷結合實際的創新能力。理論與實踐上的創新、發展、探索,是每個歷史時期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先導。革命文化彰顯出高尚的思想境界、自強不息的堅強品格、艱苦奮鬥的不屈意志、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仍然必不可少。挖掘和弘揚革命文化,傳承革命文化基因,弘揚精神財富,為堅定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文化的力量是貫穿人類發展演進的脈絡,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進步之魂。一個民族能夠長久地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提供著無可取代的內在能量。偉大的革命精神,作為中華兒女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與歷史痕跡,成為鼓舞和激勵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建設新時代的重要動能。

  宋音希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番禺這個區域排水整治工程預計12月20日前完工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