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化對三個“新”的認識

2020-11-05 16: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11月3日,新華社受權播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仔細閱讀規劃《建議》,一條主線貫通全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認清方向,才能走對路。“十四五”開啟的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階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規劃《建議》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新發展理念,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實踐充分表明,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取得重大突破,邁出高品質發展的堅實步伐。

  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每人平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擁有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體,強大國內市場加快形成;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北斗組網完成,5G商用加速,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中國創造、中國製造、中國建造全球矚目……5年來,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構建適應新階段的新發展格局。規劃《建議》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應對;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正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還要認識到,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迴圈,不是國內經濟的單迴圈。另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迴圈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迴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應當看到,我國有14億人口,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衝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

  回望“十三五”,在14億中國人民的團結奮鬥中,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面向“十四五”,以行之有效的新發展理念為指引,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將引領中國新發展階段走深走實走穩,也將助力全球經濟復蘇,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