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深圳特區精神蘊含創造發展奇跡的中國密碼

2020-10-30 20:5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激勵幹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特區精神誕生率先形成于深圳,可以追溯至“三個破天荒”之事。1979年,深圳市最早“破天荒”被定為省地共管的副地級市,同年11月“破天荒”被升格為省轄地級市,1981年再“破天荒”被升格為副省級城市。短短幾年,深圳“連升三級”,“破天荒”成為深圳精神的主基調。從深圳的地區生産總值增長、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水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以及人民生活水準的歷史性跨越看“深圳奇跡”,這座邊陲小鎮僅僅用四十年的時間崛起,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經濟特區的生機勃勃讓人不禁思考:深圳,為什麼是深圳?對於這一追問,深圳用“闖”的精神、“創”的勁頭以及“幹”的作風,回答了特區精神“特”在何處。

  “闖”的精神:“特”敢幹

  以前驅精神為魂,打響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開山炮。鄧小平説:“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闖”字指出了深圳特區“敢為天下先”的前驅首創精神,具體表現在:

  一是“特”敢在思想上“破冰”。追溯深圳改革開放初期的歷史,不能不提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他率先發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先聲,指出社會主義也需要利潤和效率,更新了“聞利色變”的國人價值觀。而當深圳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歷史記錄時,有人質問改革開放姓“資”還是姓“社”?對此,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給予了針鋒相對的回應,認為應該從“三個有利於”談改革開放,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這些價值觀的突破成為深圳敢闖敢幹的行動導向,在深圳改革開放初期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二是“特”敢為體制機制“鬆綁”。“地王大廈”見證了深圳在中國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上邁出的關鍵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前,在國家憲法明文規定不允許出租或轉讓土地的背景下,深圳于1987年第一次進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這一舉動得到了國家以根本大法修改的形式的支援,這一修改全面肯定了深圳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做法。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攻克了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從早期外科手術式單點突破,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産權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模式,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

  “創”的勁頭:“特”會幹

  以創新精神為主線,締造深圳發展主軸。改革開放初期,走在發展最前沿的深圳經濟特區佔有先發優勢,利用土地、人口、環境、資源等要素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深圳在一些方面佔了先機,但在科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沒有原創性的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産權這一難題倒逼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從“特”敢幹到“特”會幹,把深圳從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推向“高産田”。

  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深圳科技創新的歷程,即“從0到1”的過程。1987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國率先推出了第一個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專利、管理等要素入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時規定。在政府政策支援下,深圳進一步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企業以及人才發展。在産業結構上,戰略新興産業逐步發展,深圳創新性的形成了現代産業體系;在企業結構上,形成了龍頭企業領跑、廣大中小企業跟進的雁陣效應;在人才架構上,深圳改革人才制度,引進培養了一批戰略科技人才以及高水準創新團隊。政府、企業、人才三者産生乘法效應,引領深圳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的發展,初步構建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二是以法治創新保障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指出,“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為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保障”。深圳始終堅持依法治市,並使法治建設進一步系統化,為民主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深圳經濟特區是依法成立的,每一項重大改革都通過經濟特區法規建構框架、平穩推進、保障實施。40年來,深圳大力加強法治建設,創新性的形成了與國家法律體系相適配、與國際慣例相接軌、與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規體系。

  “幹”的作風:“特”能幹

  以實幹興邦的精神助力“春天的故事”續寫。“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深圳奇跡”“深圳速度”“深圳神話”……深圳的輝煌,是每一位建設者鉚足幹勁,一點一滴“幹”出來的。從“幹”一字中,能感悟到深圳的“精氣神”,即一種“頂硬上”、吃苦耐勞的硬作風。這種硬作風是黨中央堅強領導、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以及全體人民埋頭苦幹的結果。

  第一,黨中央堅強領導,為深圳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定的政策支援。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中央明確指示:“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黨中央為深圳在改革開放中實行特殊政策以及靈活措施,讓深圳放開手腳,“敢為天下先”。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深圳闖過一個又一個強大的衝擊波,保持經濟特區建設走在正確方向。

  第二,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以衝鋒陷陣的勁頭擔當盡責。追溯深圳改革開放初期的歷史,不得不提到的是當時主政廣東的習仲勳同志以及深圳“蛇口精神”的締造者袁庚同志。以他們為代表的廣大幹部群眾,衝破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重障礙和阻力,以超強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袁庚這位“蛇口模式”的拓荒者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全國第一,有人總結他先後開創二十四項全國第一,沒有宏旨高論,只有敢闖敢試、先聲奪人。蛇口也因此被譽為“特區中的特區”。

  第三,全體深圳人民埋頭苦幹,積極投身深圳改革開放實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內在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激勵著每一個人,只要踏實肯幹,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本事尋找自己的位置,成為深圳的主人。“來了就是深圳人,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時代發展的重大任務向深圳提出了新問題:經濟特區如何繼續“特”下去?對此,深圳將繼續秉承特區精神,尋求更大的發展,在全國一盤棋中更好發揮經濟特區輻射帶動作用,併為全國發展作出貢獻。正如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發言所説:時代再次選擇了深圳,深圳必須有新的更大作為!

  (作者係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