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網評:這五年,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2020-10-28 10:2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回望非凡的五年”系列網評之四:

  宋 燕

  昔日不毛之地披上“綠裝”,黑臭水體“變身”生態河道,大氣霧霾治理取得明顯進展……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正在這片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鋪展開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以來,我國以“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為目標,堅持綠色發展,持續“加碼”環境治理力度,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綠色“成績單”。

  這五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制度護航。五年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現重大突破;環境法治建設步伐加快,環保法更具威懾力和執行力;中央環保督察掀起的“綠色風暴”席捲全國,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從“查企”到“督政”的轉變;河湖長制為中國水污染治理注入了新活力……用制度文明為生態文明保駕護航,正在逐漸成為共識。

  這五年,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昔日挖山“賣石礦”,今朝護綠“築金窩”;關停“小散亂”,發力“高精尖”;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邁向清潔化……五年光陰如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植億萬人民心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常識。從黃河到長江,從八步沙林場到庫布其沙漠,一個個寫在江河湖海、大漠戈壁的綠色傳奇是生動詮釋,也是有力證明。

  這五年,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五年來,中國綠色“版圖”不斷擴大,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綠色發展紅利持續釋放,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鬱鬱蔥蔥的林海、竹海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越來越多的鄉村依託美麗風景吃上了“旅遊飯”。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通過實施生態扶貧,全國共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這五年,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惠及世界。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菌草技術已傳播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科技助力中亞國家“點荒變綠”;中東多國專家來中國學習在沙漠中築起綠洲的固沙法……越來越多的中國生態治理經驗走出國門,推廣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不負青山,青山不負人。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從少用一個塑膠袋、多一次綠色出行做起,從小事做起、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大地添綠,讓天藍地綠水凈成為常態,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下一個五年接力守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