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積極應對老齡化 加速發展養老服務業

2020-10-26 13:5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發展養老服務業,已初步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今年我國又上調了將近3億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十三五”期間,基本養老金連續增長,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也從2016年的約8.9億人增加到2019年底的近9.7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全面建立。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五曹村村民 任引龍(76歲):國家給咱發這個養老金,根本就想不到政策這麼好,國家對老年人這麼關心。

  養老金覆蓋城鄉全體老年人,解決的是有錢養老的問題,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十三五”期間,覆蓋城鄉社區的養老服務體系也在加速建立,各級財政加大投入,養老服務市場全面開放。“十三五”期間,養老扶持政策在老人最需要的社區養老方面集中發力,中央財政五年共安排50億元,支援全國203個地市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目前多數城市已初步形成以助餐、助醫、巡訪等為主體的“一刻鐘養老服務圈”。過去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現象比較普遍,“十三五”期間,這一短板也在逐步補齊,所有縣都補齊失能老人照護中心,超過5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起了養老服務設施,老年人不離村就可以享受到餐飲、文化娛樂等照料服務。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璋塘村 胡志蘭(76歲):現在吃飯有政府管,吃得很好,有病醫生會到府給我們看,現在生活過得很好,享黨和政府的福。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杜鵬:我們國家98%的老人都是選擇居家養老,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就是順應了老人這種需要,通過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實現了不離開家就能得到相應的養老服務。

  我國還有近2000萬農村高齡、失能等困難老年人,“十三五”期間,這些困難群體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或者政府供養,高齡津貼制度、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等實現省級全覆蓋。

  北京市東城區退休老人 劉志傑(93歲):原來90歲給200元(高齡津貼)現在給500了,去公園、坐公交車都不花錢,而且工資年年調整,我們得到這麼多實惠非常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我還要在總書記領導下健健康康多活些年。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 李邦華:“十三五”期間養老事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學論斷,養老服務發展實現了服務對象由特殊困難老年人向全體老年人的轉變,發展格局由政府舉辦向政府主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轉變,為新時期養老服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臺央視記者 項飛 白央 玉梅 維華 山西臺 陜西臺 青島臺 吉安臺 )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