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賦予重陽節敬老以新的時代意義

2020-10-25 20:41:0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字號

  作者:苑廣闊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今年的重陽節正好遇上週末,不少人在這一天陪伴家中老人,或是帶上家人一起去登高賞秋。

  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敬老節,現在還成為了法定意義上的老年節。如果説重陽登高有欣賞秋景、思念遠方的親人等意義的話,那麼敬老、尊老、愛老,則讓這一節日具有了更多倫理上的價值,更多社會學上的意義。

  在重陽節這天給父母買份禮物,或者是請父母外出吃頓大餐的子女,越來越多。除了這種子女對家中老人的尊老敬老之舉,很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愛心人士,也會在重陽節前後組織各種敬老愛老活動。如學校、機關以及社會愛心企業組織人員到敬老院看望慰問老人;一些旅遊企業針對老年人推出免費的遊覽項目等。所有這些,不但讓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也讓老人們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社會的關愛與呵護。

  一個傳統的民俗文化節日之所以能夠流傳千百年,經久不衰,不僅僅在於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韌性很強,同時更在於它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然後被注入新的時代元素。

  前幾年,網路上圍繞傳統節日曾有一些聲音,比如説“傳統節日式微了”“年味變淡了”“傳統節日只剩下吃了”等。實際上,並不是傳統節日味道變淡了,只不過因為我們過節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樣了。在不知不覺中,傳統節日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對於重陽節,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在重陽節前夕或者是當天給父母精心選擇一件禮物,帶他們出去轉轉,吃頓大餐,這是我們很容易做到的,同時也是父母很願意接受的。但還有一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那就是從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角度來説,我們是不是還應該徵求一下老人們的意見?看看他們一些個人化的需要是什麼?是不是還能夠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

  舉個目前比較普遍的例子。現在是移動支付時代,去醫院看病,去景區參觀等,都需要提前預約,但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再考慮到目前疫情防控的需要,進入很多公共場所都需要出示健康碼等,更讓一些老人出門變得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人的子女,能否在回家陪伴父母過節的時候,耐心地把智慧手機的使用方法教給自己的父母?從尊老敬老助老的角度來看,這也一定是老年人所期盼、所需要的。

  重陽節是一個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好好反思在這些問題上,我們還有哪些不足的機會。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圍繞尊老敬老愛老,給人們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標準。如何讓整個社會在運轉過程中對老年人越來越友好,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這是從政府到社會都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苑廣闊)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