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秘密入朝

2020-10-15 13:2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國家記憶):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大軍入朝。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卻突然收到了毛澤東的緊急電報。

  電報中,毛澤東不僅要求大軍按兵不動,還要求彭德懷和高崗緊急返京。出國作戰的命令剛剛下達,緊要關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高崗緊急飛回北京,才弄清原委。原來,被寄予厚望的蘇軍空中掩護落空了。

  史達林突然變卦,暫緩提供原先承諾的空中掩護,而只提供飛機、坦克、大炮等方面的裝備援助。如果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志願軍就會暴露在美國強大的空中火力之下。

  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 齊德學:這時候高崗和彭德懷都是已經在東北,又召回來,政治局再研究。毛主席問彭德懷能不能打,彭德懷説也能打。

  當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並轉告史達林。在分析了各方面利弊之後,電文中明確提出:“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出兵朝鮮,箭已在弦上。

  就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下決心援朝作戰並日夜籌備大軍入朝之際,美國也在多方蒐集中蘇等各方面的情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中國或蘇聯會出兵朝鮮嗎?

  事實上,在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軍事情報機關,都將中蘇是否出兵朝鮮當成了頭等大事。為此,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親自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會晤。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牛軍:威克島會談,其實杜魯門就兩件事,中國人到底會不會參戰?麥克阿瑟給他一個保證:第一,中國人不會參戰;第二,中國按現在的軍力即使參戰了,我也能打贏。

  會談兩天后,杜魯門總統在舊金山發表廣播演説:朝鮮共産黨人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必將告終。

  美國政府低估了中國人民捍衛和平的決心和力量。

  此時此刻,鴨綠江北岸,20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連同他們的統帥,早已整裝待發。

  1950年10月15日深夜,第42軍軍長吳瑞林接到志願軍司令部發來的一封加急電報:同意第42軍先頭部隊16日夜渡過鴨綠江,迅速向長津湖地區集結。

  其實,早在三個月前,第42軍剛集結于中朝邊境時,吳瑞林就秘密帶領作戰處長、偵察處長,裝扮成火車司機,到朝鮮境內偵察地形。

  在疾馳的火車上,吳瑞林發現江面上居然有人涉水過江,這讓他萌發了在鴨綠江輯安(今集安)口岸鋪設水下橋的想法。

  時任第42軍政治部幹事 武際良:吳瑞林軍長挽起褲子來,就到江裏頭去蹚,有一天在那裏逛,他發現了大條石,青石頭堆得像小山似的,就把所有的石頭條子都拉到鴨綠江,鋪了這個水面下橋。

  經過工兵的反覆試驗,全長375米的水下橋順利完工,吳瑞林親自駕駛中型吉普車通過並成功驗收。

  水下橋的建成既能保證部隊順利過江,又能防止美軍空襲。

  10月16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先頭部隊在副師長肖劍飛的帶領下,率先從輯安(今集安)秘密渡江,進入朝鮮。

  時任第42軍第124師370團政治處幹事 于永波:那時候還沒宣佈出國,過去是靜悄悄的,過江沒有誰説話,非常靜。路線我們也不知道,就全部是朝鮮人民軍的警察擺著旗子指路。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及炮兵部隊20多萬大軍,按照預定計劃,從中朝邊境的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及輯安渡口,開始跨過鴨綠江,秘密入朝。

  為了保持入朝部隊的隱蔽性,每天部隊的渡江行動從18點30分開始,到第二天淩晨4點結束,5點前全部隱蔽完畢。

  志願軍過江進入朝鮮後,一律採取夜間行軍。

  時任第40軍第120師第359團第1營教導員 王鳳和:有關中國字樣的標誌,一律不準戴,連帽徽都得抹下。

  邁出國門,回望家園。身處異國他鄉,這些年輕戰士卻肩負了祖國人民的重托。

  時任第39軍第116師山炮營3連連長 黃雲騰:我和指導員走在前邊,我説夥計啊,咱們要出國了。是,要出國了,要離開家了。誰都明白離開這個家,不知道多少天能回來。我們邁的步很沉重,沉重什麼,就叫責任重大。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詞不長,卻成為新中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這首歌詞是首批入朝官兵中的一名指導員寫的出征詩。

  時任炮1師第26團第5連指導員 麻扶搖(生前採訪):在入朝前半個月,開誓師大會,我很受教育。一天晚上,拿筆就寫“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

  誓師大會後,新華社記者陳伯堅採訪了麻扶搖,覺得詩歌寫得很好,並提出將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隨後這篇戰地通訊發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報上。

  著名音樂家周巍峙看到這首詩歌后,僅用半個小時就譜出了曲子。唱遍全軍,傳遍全國,傳唱至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就此誕生。

  大軍跨江入境,掌握制空權的美軍卻罕有察覺,這還要得益於志願軍的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

  由於行動隱蔽,偽裝巧妙,直到入朝6天后,美軍才偵察到有一支大約5萬人的軍隊在向南開進。

  而為會見朝鮮金日成首相,儘早掌握全局,上任僅僅12天的志願軍統帥彭德懷,先於大部隊之前幾個小時,便踏上了出國作戰的征程。

  時任彭德懷軍事秘書 楊鳳安(生前採訪):彭老總和我、兩個警衛員坐一個吉普車,蘇聯嘎斯-69,又帶了一部電臺,報務員和譯電員,7個人,由崔倫處長帶著,坐一個大卡車在後面跟著,就這樣在部隊先頭就入了朝了。

  與此同時,志願軍後續部隊也在陸續入朝。

  10月26日,第50軍接到東北軍區電令,立即入朝。一天之後,第66軍同樣奉命入朝。

  到10月下旬,志願軍首批入朝的6個軍已全部到位。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然而,就在志願軍秘密入朝的幾天前,美國華盛頓當局和日本東京的麥克阿瑟總部,已沉浸在朝鮮戰爭即將結束的樂觀情緒中。

  時任第27軍第79師第235團3營教導員 遲浩田:我們是忍無可忍,被迫參與的這場戰爭。當時杜魯門、杜勒斯、美國遠東司令麥克阿瑟,十分囂張。

  1950年10月20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佔領平壤。隨即兵分多路,繼續向朝鮮北部邊境快速推進,企圖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

  佔領平壤後,麥克阿瑟狂妄地宣稱:“平壤是敵人的首都,它的陷落象徵著北朝鮮的徹底失敗。”

  然而,這個結論下得太早了。

  一直誤判戰局的麥克阿瑟不會想到,他口中不敢貿然渡江的中國軍隊早已引弓待發,將矛頭瞄準了貿然北進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隨後即將發生的一系列戰事,不僅會讓他跌入人生谷底,還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

  朝鮮戰爭並沒有結束,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帷幕正在拉開。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