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聯播+丨賦能新時代 習近平的大數據之道

2020-10-10 16:5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聯播+東海之濱,東湖之畔,大數據産業風生水起、如火燎原。10月12日至14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主題為“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智慧引領高品質發展”。

  “當今世界,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曾發來賀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已經擴展到政務、民生、實體經濟等各個領域,“數字農業”“數字校園”“數字社區”……數字中國成果遍地開花,共同勾勒出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

  大數據+民生 “數”有所為

  大數據是每個人的大數據。人們打電話、上微博、聊QQ、刷微信,閱讀、購物、看病、旅行……時時刻刻都在不斷産生新數據,“堆砌”著數據大廈。

  回首20年前,當“數字地球”“數字社會”還停留在概念階段時,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便前瞻性地提出建設“數字福建”戰略構想,為“數字福建”建設開好頭、定好調、布好局,種下了“數字中國”的“種子”。

2002年3月,習近平(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到福建省空間資訊工程研究中心調研。(資料圖片)

  2002年3月,習近平(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到福建省空間資訊工程研究中心調研。(資料圖片)

  2002年,福建省某小區設立了全省第一個社區居民電子閱覽室,首批配備了10台電腦。習近平很關心網路會不會通、居民能夠從網上看到什麼資訊。他非常認真地觀察一個老人如何上網,並詢問“上網快不快”。

  與此同時,遠端自助繳水電費系統也在福建試點安裝。習近平仔細了解如何遠端抄電錶,並問“是否精準”。當時網路頻寬入戶才2兆左右,工作人員回答,還需配合人工抄表核對。習近平要求他們不搞花架子、不作秀,要扎紮實實做到“四個貼近”,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提供資訊化服務。

  “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曾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準。”

  如今大數據廣泛應用於人們生活:在便利店,刷一下臉就能支付;在家裏,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就可工作;出門辦事,數據代替人工“跑路”,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表示:“要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強疫情溯源和監測。”

  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追蹤疾病接觸人員動態、智慧調度醫療防護資源……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人們借助大數據同心攜手、科學防疫。

  “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佈局中,人民始終是主角。讓群眾切身感受到資訊化帶來的便利,把推進資訊化與提高公共服務水準相結合,是習近平推進“數字中國”戰略一以貫之的目標。

  大數據+經濟 點燃“新引擎”

  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起點。

  DT(大數據)時代,數據正在成為一種生産資料。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都會産生有價值的數據,而對這些數據的統計、分析、挖掘則會創造意想不到的價值和財富。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陽市大數據廣場。他走進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聽取貴州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和實際應用情況。貴州省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總書記對當地幹部説:“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G20峰會還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無論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是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數字經濟”點讚。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習近平總書記主張危中尋機、化危為機,“要抓住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佈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直播帶貨、線上教育、雲上旅遊等新模式加速普及。疫情讓數字産業抓住了機遇,傳統産業也被推動著向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預測,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後疫情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

  大數據+國家 助力“乘風破浪”

  大數據是每個人的大數據,是每個企業的大數據,更是整個國家的大數據。

  DT時代,大數據正有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日益成為社會管理的驅動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參”。同時,大數據也正在改變各國綜合國力,重塑未來國際戰略格局。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大數據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2014年2月,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路資訊是跨國界流動的,資訊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資訊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産要素和社會財富,資訊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鋻於大數據潛在的巨大影響,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將大數據視作戰略資源,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用、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前瞻性佈局。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英國、美國、德國數字經濟在GDP中已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各國際組織也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擔。聯合國發佈《數字經濟報告2019》審視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態勢,G20、金磚等國際組織紛紛將數字經濟作為重要議題,通過一系列成果性文件,攜手推動全球數字經濟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0年9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

  2020年9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

  “獨行快,眾行遠”。疫情下的“雲外交”中,習近平主席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舉行會晤,主張打造中歐數字合作夥伴關係。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大數據時代擁抱大數據,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戰略視野進行前瞻規劃,為網路強國指明方向。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王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