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辯證認識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區域治理現代化的關係

2020-10-09 14:21: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華小鵬(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今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一步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按照中央部署,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那麼,如何推進區域(省、自治區、直轄市)治理現代化?如何處理好區域治理現代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提前謀劃的重大戰略問題。

  區域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黨領導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治理國家事務的過程,是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以多元共治激發國家、社會與市場的活力,實現治理目標的過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從縱向看,要實現國家治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不同領域的現代化;從橫向看,要實現全國整體和不同區域的全域治理現代化。從哲學基礎上考量,區域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要以全局帶動局部,以局部促進全局,最終實現局部與全局的統一。

  從基本國情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發展現狀千差萬別、資源優勢不盡相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堅持科學統籌,通盤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和進展,兼顧推進的速度、力度和進度。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就論述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要求一方面“必須有全國的統一計劃和統一紀律”;另一方面“必須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推動一部分地區在一些領域率先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創設典型經驗,培樹先進典型,帶動其他地區和其他領域通過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而使全國在所有地區所有領域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歷史經驗上看,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我們總能看到國家推動和群眾自發兩種相互交織的力量,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互激蕩,匯聚成巨大發展合力。從革命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農村生産關係調整,再到改革開放時期的確立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都是地方率先探索進而上升為整體經驗的過程,推動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

  統籌推進區域治理現代化具有必要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容提出來的,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目標取向的,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因此,統籌推進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體現現代社會對國家治理的一般要求,又要與我國區域發展的特殊要求相適應。從實際情況來看,統籌推進區域治理現代化十分必要,這是由不同區域的發展實際所決定的。

  從資源優勢和功能定位上看,不同區域由於資源優勢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並展現出不同的發展優勢。在實現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中央結合各個區域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發展特色、戰略方位等要素,給予地方充分自主權,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各個區域要充分運用好中央的方針政策,結合自身發展實踐,在實現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發力,在服務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使勁,爭取在傳統優勢、特色領域上率先突破。各個區域在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同時,要堅決服從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做到不違背發展規律、不觸犯法律法規、不破壞發展大局。

  在服從全局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而且要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同時還需要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率先探索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為全面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基礎。

  從實現機制上看,各個區域可通過以下幾個機制率先探索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領導機制,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好黨的領導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二是試點機制,即國家允許地方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經驗會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繼而在多個地方試點乃至全國範圍推廣。三是調適機制,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機制,在實踐中調整適合,解決從特殊到一般的關係。四是糾錯機制,國家允許各個區域在探索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出現錯誤,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區別對待,及時轉回正軌。

  從實現方式上看,各個區域要通過以下不同方式率先進行探索。一是整體推進型,即整體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中央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使深圳成為高品質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並在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二是區域聯合型,如中央重視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其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勇當我國科技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著力打造世界一流水準的發展區域;三是單項推進型,如中央在福建、江西、貴州等地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支援海南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河南等農業發達省份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這些地區率先在綠色發展、自由貿易、現代農業等方面實現現代化,發揮示範作用,進而帶動全國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9日 02版)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