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賞月説史話文脈

2020-10-02 10:5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賞月説史話文脈

  ——“網路中國節中秋”全國聯動賞月大直播活動側記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孔繁鑫

  9月30日晚,夜幕降臨,一輪明月緩緩升起。在中秋和國慶前夜,一場“網路中國節中秋”全國聯動賞月大直播在雲端亮相。在這場近兩小時的直播中,不僅有演播廳內嘉賓暢談中秋節文化;還通過“雲”導播技術讓多地月景同屏呈現,並穿插了基層駐村書記的扶貧故事、脫貧群眾的感恩心聲、無人機的獻禮表演。

  這場別開生面的聯動直播,由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指導,光明網聯合北京市委網信辦、深圳市委網信辦、龍崗區區委宣傳部(網信辦)、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氣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及“中國好網民”共同舉辦。本次直播是光明網、光明日報客戶端攜手酷狗音樂、快手短視頻、抖音短視頻等近20家網路平臺,通過多端聯動向全國網友獻上的一份中秋節文化大禮。

  演播廳內,一場天文專家、文化學者、媒體人的跨界對話精彩上演。“月亮盈缺與地月距離關係不大,而是與方向有關。太陽光照到月球上,由於角度不同而呈現出不同形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率先給網友科普。

  談到中秋節起源和月餅文化,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介紹,中秋節形成大約在唐代,月餅的出現則在明朝前後。當時人們很願意親手做月餅,不僅自己吃,還作為禮物送給親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多情’的。”光明日報高級記者、《文化記憶》週刊主編李韻講述了月亮的四個寓意:一是象徵團圓,月缺象徵著分別、月圓則寓意團圓;二是象徵愛情,這方面主要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的影響;三是象徵思念,古人多是遊子對家鄉的思念;四是象徵純潔,比如,李白《玉階怨》中寫道“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描繪的月亮純潔得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

  此時,直播鏡頭一轉,切換到了四川省宣漢縣大窩村脫貧戶胡澤玲家裏。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昂,也在胡澤玲的家裏過節。“幫扶貧困戶脫貧是我們的責任,讓國家這個‘大家’更圓滿,我們的‘小家’才能更團圓。”直播中,劉昂袒露心聲。

  近年來,直播帶貨快速發展,也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光明網演播廳還連線了陜西省佛坪縣銀廠溝村第一書記訾雪岩。“這裡的月餅都是取用當地食材手工製作,很有地方特色。之前受疫情影響農産品滯銷,村裏借助直播擴大了土蜂蜜、金絲皇菊的銷路,這次也想嘗試讓這些月餅‘走出大山’。”訾雪岩説。

  直播接近尾聲,在深圳市龍崗區大運中心的1000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通過直播鏡頭看到,這些無人機通過科技編排,在空中如精靈般精彩飛舞,匯聚成一團團多彩火花,組成“祖國母親生日快樂”“嫦娥奔月”“網路中國節”等一系列圖案。網友“@雲舒”點讚:“中秋國慶雙節相逢,家國團圓情意交織;感受文化與科技融合魅力,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賞月説史話文脈

  (歡迎掃碼觀看直播回放)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2日 04版)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