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盟媒體看中國脫貧攻堅”雲論壇召開 聚焦中國脫貧樣本共商脫貧減貧合作

2020-10-01 22:08: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9月29日電 28日下午,由中國日報社主辦,中國日報網承辦,中國—東盟中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支援的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共用中國脫貧方案——東盟媒體看中國脫貧攻堅”雲論壇召開。中國及東盟國家主流媒體記者、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走近中國脫貧樣本,共商脫貧減貧合作。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國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示範性探索與實踐不僅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為解決貧困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有很多相似之處。自1991年建立對話關係以來,中國—東盟合作已經成為亞太區域合作典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的開幕式賀信中強調,希望雙方媒體做友好交往的傳播者、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和諧共處的守望者,為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次活動旨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致敬中國脫貧攻堅偉大事業,推動中國與東盟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進一步開展減貧交流與合作。

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王浩

  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王浩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已經有超過8億貧困人口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了70%。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多年來中國和世界各國開展了減貧合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也給各國減貧事業帶來了嚴峻挑戰。在應對疫情和減貧的雙重挑戰中,我們應該講好減貧故事,發出客觀性的聲音,為戰勝疫情,消除貧困共聚共識,傳遞信心。

中國一東盟中心秘書長陳德海

  中國一東盟中心秘書長陳德海在開幕致辭中説,新冠疫情給全球減貧事業帶來了非常嚴峻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和東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樹立了全球抗疫的典範。在全球疫情肆虐,國際貿易遭受劇烈衝擊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同比增長了5.6%。東盟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顯示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強大韌性。

  在第一場分論壇中,嘉賓圍繞“共用中國脫貧方案”發表演講。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施金通表示,脫貧之前十八洞村貧困發生率在56.7%,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自治區的貧困村。6年多來,十八洞村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如今,苗家住在金窩裏,精準扶貧能力好,逐步脫貧奔小康。每人平均收入由2013年1668元,增加到了2019年14668元,所有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彭鋒提到,近年來,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下,我們通過網際網路匯聚廣大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網路扶貧工作,開展多項網路扶貧重點工作,組織深度貧困地區與網信企業結隊幫扶活動,牽頭組織網路宣傳,探索出一些具有網際網路特色的經驗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電商扶貧網紅代表何瑜娟通過自媒體平臺探索了社交電商精準扶貧模式來助力農産品的銷售,從選産品、收購産品、銷售、品質把控、發貨等環節,形成了完整的銷售閉環,不但售賣農産品,還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中國日報網總編輯韓蕾代表承辦單位發言表示,網際網路已成為中國減貧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力量,而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提升了城市和農村的數字化進程;得益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電商可以深入到山區推動當地的銷售,以此來支援減貧工作;AI和大數據的技術支援使得貧窮和偏遠山區可以享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貴州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彭錦斌表示,從全國貧困人口最多到減貧人數最多,貴州能取得如此成績得益於持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搬遷、農村的産業革命以及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同時持續發揮中國共産黨的制度優勢,構建大格局,推進減貧成果的鞏固。

  “在向民眾提供公共醫療設施服務方面,中國領先於世界上許多國家” 菲律賓通訊社記者Kris Crismundo説,中國也在一直支援關鍵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使人員和貨物的流通更便捷。

  寧夏扶貧辦社會扶貧處(閩寧協作處)處長王亮表示,通過持續不斷的幫扶工作,貧困群眾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品質提升了;在脫貧攻堅中修建的一批學校、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公共服務水準明顯有所提升。通過在福建引進一些企業項目和一些種養殖業項目,貧困縣區産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貧困縣區的發展能力更強,內生動力大大提高。

  柬埔寨王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Sreng Sataro表示,為了更好地實現減貧目標,柬埔寨需要加強與國際夥伴的合作,特別是與在減貧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中國合作。

  作為論壇主持,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組織和規劃了大規模的減貧項目,取得了巨大的減貧成就,並且開拓了非常特別的減貧道路,幫助我們徹底的擺脫絕對貧困。

  第二場分論壇,嘉賓們圍繞“中國與東盟扶貧合作與展望”建言獻策。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譚衛平表示,中國歷來都十分重視與東盟國家間的減貧交流與合作。自2005年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建立以來,始終都將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減貧合作作為工作的重點,通過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東盟+3”村官交流項目等重要活動,各方在減貧經驗的分享與交流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我希望中國和東盟,特別是中國和寮國之間的合作能夠進一步加強,從而提升貧困人口的生活水準。”寮國農業與林業部技術官員、東盟+3村官交流項目代表Maliny Ophetsane説。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院長徐秀麗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分享減貧經驗上,機制層面、項目層面與實踐方面都取得了許多進展與成績。她還説,減貧經驗的分享交流過程中,尤其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通力協作。

  “東盟國家和中國多年來一直在推動減貧合作,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越南通訊社越南畫報編輯部主任何氏祥秋表示,雙方還可以進一步加強新聞媒體在減貧過程中的合作。

  中國一東盟中心新聞公關部主任蘇裕説,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挑戰,東盟和中國應該更緊密地合作與協調,共同推動自由貿易、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從而推動可持續的發展和增長,這對於減貧來説最為關鍵。中國在減貧方面的經驗非常值得東盟國家學習。

  作為分論壇二的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減貧面臨前所未有的艱巨挑戰,我們必須要通力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讓他們脫離貧困的陷阱,使其從貧困的惡性迴圈中脫離出來。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減貧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只要各方繼續秉持民生宗旨,並肩前行,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減貧合作必將繼續取得新進展,呈現新氣象。

  此外,“鏡頭中的中國脫貧攻堅”線上圖片展也即將推出,該圖片展將聚焦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擺脫貧困的精神風貌,集中反映十八大以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進展和巨大成就,介紹中國脫貧工作中涌現的先鋒模範和先進典型,展現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開展的減貧交流與合作成果。

  此次雲論壇活動上,與會嘉賓積極分享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方案,為東盟國家實現減貧目標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撐。活動進一步夯實了中國-東盟睦鄰友好關係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為推動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