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2020-09-26 11:2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發展,要站位全局、著眼長遠,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拿出實招硬招,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確立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出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明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捨生忘死挽救生命,醫藥衛生體系經受住了考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恢復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準,而且開闢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當前,人類正在經歷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由於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由於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負擔並存、多重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狀況,特別是突發急性傳染病傳播迅速、波及範圍廣、危害巨大。同時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健康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品質和服務水準,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基礎。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體系,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産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實現健康和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力度。要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問題,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創新社會動員機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要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要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一批藥品、醫療器械、疫苗等領域“卡脖子”問題,高度重視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要認真總結疫情防控中經過實踐檢驗的經驗和模式,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化。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完善我國參與國際重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機制,履行國際義務,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始終處於基礎性地位,同國家整體戰略緊密銜接,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就一定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