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同心接力 建設大美新疆

2020-09-26 11:2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去年底,北京外國語大學選派一批教師對口支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俄語學院青年教師孫磊主動報名。孫磊不僅要完成學校俄語專業的教學工作任務,還扛起了克拉瑪依校區俄語專業學科建設使命。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孫磊深受鼓舞,主動申請將援疆期限延長一年。

  同心接力支援,助推新疆發展。行走天山南北,到處可見喜人變化。這些變化與黨中央親切關懷、舉全國之力援疆密不可分。對口支援新疆是國家戰略,也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全國19個援疆省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選派幹部超過8萬人次,投入資金超過千億元。2010年啟動的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結出纍纍碩果。

  惠民實事、民心工程,溫暖各族群眾

  9月12日,新疆和田市團城內,一片熱鬧景象。餐飲店老闆阿卜都熱合曼伊斯麻伊力難掩興奮:“我以前在家種地,現在已經在這裡做了兩年生意。和田這幾年的變化很大,生意好得很!”

  團城是北京援疆開展的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團城因中心發散、街巷環繞而得名,是典型的南疆傳統街區。為更好地進行改造,北京援疆指揮部請來了專家進行設計,如今已變成國家AA級旅遊景區。傳統民居、特色店舖、手工藝展示等盡在其中,改造後的團城已成為和田市亮麗的城市名片。

  今年8月初,福建省泉州市援疆示範項目“天鵝小鎮牧民定居”工程完工。昌吉市阿什裏鄉的502戶牧民陸續搬進新家園。“天鵝小鎮的建設在第七批福建援疆幹部手中啟動,在第八批福建援疆幹部手中逐步完成。日前,昌吉市已批准成立阿什裏鄉‘天鵝小鎮’社區,曾經的牧民也成了社區居民。”阿什裏鄉黨委書記梁濤説。

  3年來,各援疆省市80%以上的援疆資金用於民生。吉林省為吉木乃縣上千戶農牧民提供飲水和供電設備,有效改善了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結對包幫受援4縣45個貧困村,建設安居房7萬餘套,發展庭院經濟;湖北省援疆幹部整合資金為受援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400余戶貧困家庭免費新建安居房,2019年支援博州建設7000余套安居房……一件件惠民實事,一項項民心工程,讓各族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同全國人民共用改革開放的成果。

  “援到點上,扶到根上”,發展産業帶動就業

  “以前還擔心搬出來不習慣,沒想到在這裡,孩子上學看病都很方便,關鍵還能掙到錢!”在和田地區策勒縣津南新村,村民麥吐迪在自家大棚裏忙著。

  3年前,麥吐迪還生活在距離縣城80多公里的山區鄉鎮恰哈爾鄉,那裏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2017年以來,天津援疆工作隊在策勒縣探索實施易地搬遷與設施農業、工業園區融合發展的“産城融合”項目。如今,在津南新村,麥吐迪和老鄉們不僅能住得好,還能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工作就業。

  和麥吐迪一樣,迎來新生活的還有阿依圖拉依明。“我有了工作,家裏還蓋了房子,去年我家脫貧了。”今年30歲的阿依圖拉依明從兵團三師四十四團到紡織服裝産業園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如今她的生活徹底變了樣。

  阿依圖拉所在的兵團草湖廣東紡織服裝産業園東純興集團是廣東東莞援疆的標桿項目,也是援疆各省市中最大的産業援疆項目,可吸納約5000人就業。

  “秋風起,蟹腳癢。”臨近中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迎來螃蟹大豐收。在坎鄉庫勒特克村的伊犁悅然生態農業公司稻蟹養殖基地,葉爾波力特撐起船篙在蟹塘裏捕撈。

  2017年,通過江蘇鹽城援疆工作組撥付的産業發展資金,大閘蟹在公司養殖基地“安家”。基地持續得到江蘇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的技術指導。今年預計産出50多噸成品蟹,目前已被預訂一空。公司已幫助300多名農牧民就業,1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援到點上,扶到根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招商引資、發展産業成為對口援疆工作的著力點。各援疆省市出新招出實招,發揮優勢,各展所長,紡織、輕工、電子資訊等産業陸續落戶受援地。江蘇省協助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簽約297個項目,落地209個,投資158億元,增加就業崗位2萬多個;河北省先後促成73個項目落地,投資81.72億元,帶動群眾就業3.8萬餘人次,解決5160余名貧困人口就業;福建省推動127個項目落地,投資181.31億元,到位84.29億元,解決就業5300余人。

  “組團式”援疆,提升受援地醫療教育水準

  “援疆醫生治好了我的病!”2017年5月,多來提卡熱接受了高難度心臟手術,成為江蘇省醫療援疆項目“潤心計劃”的第一位受助者。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自2016年啟動以來,由過去零星選派、單兵作戰到組團選派、集體作戰,真正做到“把團隊搬到新疆”。各省市派出的醫療人才既讓新疆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更讓受援醫院在診療能力、學科建設、管理水準、隊伍建設等方面有了顯著提升。

  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腎病科在上海援疆醫生的幫助下,現在已突破腹膜透析的技術瓶頸,腎病治療水準得到很大提升;今年6月,在浙江援疆醫生的指導下,阿克蘇市人民醫院骨科首次成功開展全椎板切除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安徽援疆醫生組建10余個“安徽醫療專家工作室”,重點培養醫療業務尖子,填補當地多項技術空白。

  除了醫療援疆,近年來19省市進一步加大教育援疆投入力度,著力提升受援地教育品質。

  2018年,江蘇省鎮江市遴選出30名骨幹教師赴可克達拉鎮江高級中學執教。“我們把這裡作為‘鎮江市自己的中學’。目前,江蘇鎮江的教育理念已經融入學校教學管理當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鎮江高級中學校長朱萬喜説。

  近年來,援疆省市在教育、醫療、人才等援疆項目上力度逐年加大,提升了新疆幹部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也促進了互動交流。支援地與受援地幹部群眾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支援,民族團結的種子在援疆工作的澆灌下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