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鼓舞中國生産者

2020-09-20 12:2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2020年5月,“黑茶之鄉”湖南省安化縣的十余家茶企在長沙市舉行安化黑茶品鑒會。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新華社長沙9月19日電(記者劉芳洲、張格)郫縣豆瓣、煙臺蘋果、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幹、安化黑茶u2026u2026中歐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後,這些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農産品,能更方便地進入歐洲市場。

  根據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的定義,地理標誌是在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並因該來源而擁有某些品質或聲譽的産品上使用的標誌。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的簽署,意味著雙方將加強對地理標誌産品的保護,讓更多知名、優質産品在中歐市場大放異彩。

  此次協定共納入雙方各275個地理標誌産品,涉及酒類、茶葉、農産品、食品等。對於雙方企業來説,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入選首批保護清單的安化黑茶,是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的特色産品。“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和高超的制茶技術,讓安化的高品質黑茶名揚四海。”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副總經理王凱説。

  成立於1939年的白沙溪茶廠,擁有悠久的對外貿易歷史。在20世紀,該廠的黑茶就已經大量銷往俄羅斯、英國、德國等地。

  如今,白沙溪茶廠一直致力於安化黑茶的傳承和發展。“由於黑茶屬於發酵茶,需要利用益生菌發酵,而歐盟對此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王凱介紹,要完成歐盟對菌種的篩選和認證,還需花費較長時間。目前,這家公司的産品主要出口美國、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國家。

  茶農在茶葉基地勞作。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安化黑茶被納入協定,這意味著我們的産品會更容易獲得歐盟的認可。”王凱認為,協定有利於提高安化黑茶在歐洲的知名度,讓更多歐洲消費者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大米、水果、蔬菜、食用油、茶葉、調料u2026u2026協定中首批100個中國的地理標誌産品來自中國的27個省份,它們將逐漸從中國老百姓的餐桌走向世界。

  在中國,一些地理標誌産品原産于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協定的簽署,將給農村地區的農民帶來更多收益。

  安化茶企工作人員在製作茶飲。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諶付華是安化縣洞馬村的村民,從2014年起,當地通過扶持農戶種植黑茶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如今,諶付華一家4口人靠4畝左右的茶園,每年可以獲得三萬多元的收入。

  “我們在大山裏採摘的茶葉,能夠抵達幾千公里外的歐洲,這很令人激動和期待。”諶付華説。

  去年,諶付華和家人從老舊的木質平房,搬進了新建的兩層樓房。“茶葉,讓我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他説。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