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連中國]多地探索:智慧引導、變廢為寶,垃圾分類也能很簡單

2020-09-14 22:03: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垃圾分類就是好,藍紅灰綠乾濕分。藍色回收又能賣,紅色有毒又有害。綠色剩菜瓜果皮,黃灰桶裏放其他。人人一定要記下,美化環境靠大家。”

  隨著各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啟動和不斷推進,諸如此類的小訣竅也為人熟知,幫助大家快速進行垃圾分類。

  北京市垃圾分類示意圖。 來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當下,垃圾分類正逐漸成為國民生活新習慣,但部分地區仍存在社區垃圾混投混運、垃圾桶臟破滿冒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多地因地制宜,在投放、轉運、處理等不同階段發力,各類好招頻出,助力垃圾精準分類、有效處理。

  “專業+自治”,居民養成分類好習慣

  “鳳梨蜜殼不是廚余垃圾,請投到其他垃圾”“投放完垃圾可以到旁邊的洗手臺洗手,那裏還有洗手液”……8月1日,海南海口試點小區垃圾分類首日,儲運小區的督導員王姐正忙著指導小區居民分類投放,“今天大家基本做到按類投放了。有幾個投錯的,也都提醒他們分揀出來。”

  督導員王姐拿著手電筒,引導居民垃圾分類。 人民網樊歡迪 攝

  為了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許多社區都開展了類似的志願者“盯桶”“守桶”行動。居民投放垃圾時,“守桶人”會在一旁進行監督和指導,同時給居民發放垃圾分類手冊,讓垃圾去到該去的地方。部分社區還發起評選垃圾分類示範戶活動,讓居民主動分享垃圾分類好經驗。

  其中,扔廚余垃圾如何干凈省事地“破袋”,困擾著許多市民。對此,很多小區也想出“妙招”。比如,有的設置雙爪鐵鉤、破袋小刀片、木質小坡道等五花八門的破袋“神器”,有的提供洗手處、放置免洗洗手液,減少了破袋的障礙。

  分類有獎,積分兌換提升積極性

  為了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主動性,許多社區開展了“分類垃圾換積分”的活動。居民將垃圾稱重分類回收後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憑藉積分換取實物獎勵或現金獎勵,在執行垃圾分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青海西寧市海湖新區,許多社區的單元門口配備了四色垃圾桶,居民將可回收垃圾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系統每次會給用戶賬戶計入相應的現金。如:每公斤金屬0.30元,每公斤塑膠0.20元,每公斤紡織物0.01元,每公斤紙類0.50元……返還金額雖不多,但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尤其受到老人和小孩的歡迎。

  科技助力生活,垃圾分類可以很簡單

  “過去,生活垃圾大家想怎麼扔就怎麼扔,我們很難做到全天候監控。”浙江嘉興市新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彥表示,為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該街道引進了“智慧垃圾桶”,實現四分類全品類管理、全過程監控、全自動稱重。每次垃圾投放的用戶資訊、時間、垃圾種類、重量等,都將實時傳輸到雲平臺,在後臺管理系統進行實時反映。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城街道引入智慧垃圾投放設備。 邵軍祥 攝

  網際網路技術的加入,讓垃圾有效分類的路有了更多助力。青海西寧市城西區城管局引進了智慧垃圾分類設備,先後在32個小區投放了50台智慧垃圾分類設備,居民在使用智慧分類設備投遞垃圾時,只需在智慧設備上驗證手機號碼後,通過掃描智慧分類設備,即可選擇箱體完成投放。四川成都青羊區引入“網際網路+”模式進行垃圾分類,讓住戶丟的每袋垃圾都有二維碼,可輕鬆追蹤溯源。

  分時分車運輸,垃圾從始至終分類處理

  環衛工人將垃圾分開收運。 人民網樊歡迪 攝

  “每天環衛工作人員都會來清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運走,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因為量較少,兩三天清理一次。” 海口玉禾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偉介紹,為防止垃圾收集後混在一起,會在不同時段採用不同垃圾車轉運。

  原來的混裝垃圾車進行改造後,成為其他垃圾轉運專用車。 人民網樊歡迪 攝

  實現“定時定點”垃圾投放後,“移動垃圾車”也應運而生。“現在我們轄區沿街都沒有垃圾桶,是移動垃圾車每天迴圈進行三次回收。”浙江嘉興市新城街道垃圾分類辦主任邵軍祥介紹介紹,開始試點前,他們對每戶人家的生活作息和倒垃圾習慣都進行了摸排,最終確定了每天早晚兩次的清運時間,將移動垃圾收運車開進小區,居民和清潔工當場交接投放,“垃圾不落地”,避免混投混運 。

  就地資源化,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前端細緻分類投放,中端分時分類運輸,後端的分類處理也不能掉鏈子。

  海口龍馬環衛公司城區作業部四片區經理徐小麗介紹説,垃圾根據不同類別,會運往不同地方做進一步處理。其中,可回收物會在二次專業分選後進行再生資源回收;廚余垃圾將運送至餐廚垃圾處理廠進行資源化利用處理;有害垃圾將運送至危廢處理廠進行專業化處置;其他垃圾則運送至焚燒廠或衛生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

  北京市東直門街道設置了集區域化大件廢棄物處理、廚余垃圾轉化、垃圾分類科普宣傳于一體的城市生態島項目——東直門城市生態島。其中“小萌經濟生態島”主要對廚余垃圾進行生物降解處理,將家中廚房日常産出的剩飯剩菜、瓜果皮核一步步變成各種實用的生活物品和精美的手工藝品。“大萌産業生態島”則是大件廢棄物處理中心,用來處理居民家中被淘汰的廢舊沙發、床墊等大件廢棄物。

  群策群力 垃圾分類有妙招

  如何有效、快捷地推行垃圾分類?如何讓回收的垃圾得到更好的處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于9月4日起開展“談談垃圾分類的好辦法”建言徵集活動。不少網友針對加快分類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支援政策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網友段先生:不少人用普通塑膠袋裝廚余垃圾放進垃圾桶,造成二次污染。建議政府免費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便於廚余垃圾回收。

  網友景女士:建議廚余垃圾箱內設置湯水下漏層,底部有抽屜便於清潔。

  網友孔女士:可考慮在小區內投放智慧垃圾分類回收機,垃圾回收實行分類計價。

  ……

  垃圾分類從思想認同到形成習慣,還需要社區與居民共同努力,才能打贏這場“習慣革命”。您在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分類的好建議,歡迎分享。讓我們一起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創造良好生活環境。(徐明玥 劉書含 池夢蕊 杜曉婧 陳芳芳 樊歡迪 康夢琦)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