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視評:築牢個人資訊安全“防火牆”

2020-09-14 21:51:00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大數據時代,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高品質發展、引領社會革新的加速器。網際網路深層次拓展了發展空間,也帶來了隱私保護的風險挑戰。聊一次微信,發一個朋友圈,連一次無線網,訂一份外賣等等,我們的個人資訊就可能存在洩露風險。今年國家網路安全周的主題為“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網路資訊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保護個人資訊,網路平臺應做好自我審查義務。行業、企業作為關鍵資訊的基礎運營者,應該有尊重用戶意願、保護用戶隱私的義務。遵守法律規定,守住不拿用戶隱私資訊做交易的底線,更應該在設計新産品和新的商業模式時,把隱私保護考慮進去,解決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在網路安全和個人資訊安全的紅線前,誰都不能成脫韁之馬,誰也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唯有兼顧了資訊安全的新産品、新模式,才能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保護個人資訊,還需要管理部門加強立法和監管。近日頒布的《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專門設立了隱私權和個人資訊保護一章,讓個人資訊使用有法可依。在嚴厲打擊網路駭客、電信網路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外,主管部門更應把監管關口前移,完善資訊採集、存儲、利用、開放的基礎規則和治理模式。進一步明確運營商、銀行、電商等的權責,提高對資訊泄密者的處罰成本。只有真正築起資訊安全的防火牆,才能打牢數字經濟發展的地基。

  保護個人資訊,更需要每個人提高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瀏覽未經認證的網站;不隨意下載安裝未知APP;在網上不隨意透露自己的個人資訊;對自己電腦中的重要文件進行多層加密;萬一發生了個人資訊被洩露的問題,應主動通過有效手段及時維權,必要時可向有關部門反映,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個人資訊的“安全堡壘”。

  平衡好資訊利用與保護個人資訊安全的關係,事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也關乎數字經濟能否真正行穩致遠。只有從法律上築起安全防護網、從技術上打造安全數據鏈、同時在理念上提高安全意識,多方協同用力,才能打贏個人資訊保衛戰。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