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寫:魚嫩羊肥讓亞東群眾生活“鮮”味十足

2020-09-14 21:50: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本文轉自【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拉薩9月14日電(張宸)卓木拉日雪山腳下,西藏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裏,曾經的建檔立卡群眾羅布看著長得肥肥的羊,臉上抑不住的笑意盈盈。

  古汝村群眾主要以放牧為生。脫貧攻堅開展後,古汝村結合實際成立合作社,鼓勵村民將自家養的羊和草場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聘請人員統一放牧,統一對接市場售賣。

  9月14日,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裏的羊群。新華網 張宸 攝

  “以前家裏即使只有幾隻羊也得佔用一個勞動力。集中養殖後,村裏放羊的勞動力由44個人減少到14個人。村裏成立勞務公司將不用放羊的勞動力集中起來外出務工,增收不少。”合作社理事長拉巴平措説。“群眾養羊只靠草場,我們集中起來在放牧的同時加喂飼草,羊很快增肥,賣的價格比以前好很多。”2019年,合作社帶動村裏群眾戶均增收超過4000元。

  9月14日,古汝村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理事長拉巴平措在介紹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新華網 張宸 攝

  靠著合作社,羅布當上了專業養羊工,每天有120元的工資收入。“以前東奔西走打零工,不僅照顧不了家,身體還越來越差。”羅布説,“現在在家門口穩定就業,特別滿意。”大約是受到羅布歡快情緒的感染,羊群此起彼伏地歡叫著,一片喜氣洋洋。

  與卓木拉日雪山腳下的幸福生活一樣,亞東縣瑪曲河河畔的群眾,靠著當地立體生態産業園的養魚工程,同樣過上了鮮美日子。

  養魚工程實施後,50歲的下司馬鎮群眾瓊達來到了這裡打工。有養魚經驗的他一入職月薪就有4700元。“別看這魚小,帶給我們的收入一點都不少。”面對前來探訪的媒體記者和網路正能量人士,瓊達撈起一隻約有一斤重的亞東鮭魚不無驕傲地説。

  9月13日在亞東縣立體生態産業園裏拍攝的亞東鮭魚。新華網 張宸 攝

  得益於當地的迅速發展,瓊達一家三口都有了穩定工作。愛人在鎮裏的中心小學做飯,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兒子大學畢業後考上了鄉村振興專幹,一個月收入超過4000元。“靠自己的勞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天堂。”瓊達説。

  養魚工程的實施還吸引了當地的大學畢業生返鄉。上亞東鄉群眾巴桑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鄉到生態産業園工作,和其他工人一起負責廠裏的設備調試等工作。扣除五險一金後,他每個月拿到手裏的有4500元。

  “我很滿意現在的收入。未來,隨著養魚規模的擴大,我們的收入肯定會越來越高。”巴桑笑著説,“我還正在考駕照,準備買車呢。”

  亞東縣位於祖國西南邊陲,但祖國的發展沒有落下這裡的任何一名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每年將70%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重點向農牧區、弱勢群體傾斜。即使在最偏遠農牧區,群眾也正在與全國人民一道昂首闊步同步邁向小康社會。(完)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