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於科技和創新,習近平説了四個“面向”和兩個“更加”

2020-09-12 15:27: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

  ■ 既往成就

  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兩個“更加”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四個“需要”

  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四個“面向”

  重點舉措

  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

  對屬於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

  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狠抓創新體系建設,進行優化組合,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發揮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明確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方向和發展目標,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支援,創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持續不斷堅持下去;

  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品質,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相關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本科生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巨大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五點希望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敢於提出新理論、開闢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

  多出高水準的原創成果,為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體系作出貢獻;

  鼓勵科技工作者專注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奮鑽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

  廣泛宣傳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跡;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並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領導幹部要加強對新科學知識的學習,關注全球科技發展趨勢。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