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們家的新型農民

2020-09-12 14:52:00
來源:女性之聲
字號

  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有一個平凡又勵志的家庭,夫妻二人自主創業、勤勞致富,從一戶普通的水上人家打拼成為遠近聞名的魚苗養殖大戶,並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在家庭的影響下,大兒子選擇回鄉紮根基層,當上了新型職業農民。

  上世紀90年代初,莫玉婷與丈夫林華和其他水上漁民一樣,以打撈和販賣成品魚為生。從早上5點起床開車到肇慶買魚,再轉赴廣州各農貿市場、酒店賣魚,每天晚上到家已經是深夜。日復一日的生活模式,以及努力工作也賺不了多少錢的狀況,讓他們下決心自主創業,闖出一番事業。

  1995年,夫妻倆湊齊了第一筆創業資金,承包了幾十畝魚塘,開始了養魚之路。雖然一直與“魚”打交道,但養魚還是頭一回,剛開始二人也感到無從下手、力不從心。困難面前他們並沒有退縮,通過虛心向其他養殖戶請教、翻閱學習相關的養殖書籍,慢慢地摸索出了門道,魚塘養殖也穩固起步。林華主抓養殖技術,莫玉婷負責推廣銷售,夫妻倆互相扶持、同心打拼,將創業路上的艱辛都化作了溫暖的回憶。

  2011年,他們成立了三水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佛山市三水區華淼水産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水産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示範、水産種苗的孵化繁育、技術指導諮詢、産品流通資訊仲介服務,讓農戶掌握科學養殖方法,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致富不忘帶富,莫玉婷夫婦常挂在嘴邊的一名話就是“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林華説,他在養魚上曾經碰過壁,當時有經驗的養殖戶給他傳授經驗,現在他希望通過合作社幫助其他農戶。莫玉婷則發揮傳幫帶作用,經常將魚苗無償送給貧困婦女,幫忙搭建魚塘,傳授養殖技術,連結社會資源,帶動貧困婦女提高養殖收益。村裏婦女遇到就業、創業問題,她總是熱心主動幫忙解決。莫玉婷説,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是件開心的事情。

  2013年,夫妻倆成立了集名優種苗繁育、優質水産養殖、銷售流通、新品種示範、新技術服務諮詢于一體的佛山市三水順華源水産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合作模式,帶動周邊養殖戶300余戶,養殖面積3000多畝,平均每畝增收3000元,2019年企業銷售總額達6500萬元。

  扎進田間地頭、穿梭于公司、養殖基地和超市,來往于各大科研院所、奔波于各大水産交易市場,解決一個個技術、管理、銷售上的難題,是“90後”新農民林俊的日常生活。2015年,林俊還在廣州體育學院讀書時,就已開始學習水産養殖。在大學期間,他主動參加“三下鄉”調研,了解到佛山現代農業發展有很大的空間和發展前景,於是堅定了回家鄉、回農村的信心。

  繼承父母“科技興農”理念,不斷創新養殖技術的同時,林俊主動認領“黨員創新試驗田”,憑藉自己的技術、管理、銷售渠道等優勢,幫助農戶發展生産、實現增收,鄉親們對他交口稱讚。“當自己在事業上有成績時,身為一名黨員,理所當然要回饋社會。”林俊説。

  2019年,莫玉婷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是全國婦聯推出的“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女性之聲”特別策劃並推出“家家幸福安康”系列漫畫,將全國最美家庭的動人故事講給你聽。

  來源/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全國婦聯網信中心綜合佛山日報等

  製圖/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