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行走自貿區】廣西自貿區雲座談:積極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局面

2020-09-08 09:56: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南京9月7日消息(記者吳媚苗)2019年8月30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在我國自貿試驗區體系中,廣西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唯一一個陸海聯動、引領東盟開放合作的高標準高品質自由貿易園區,也是我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設立的第一個自貿試驗區。

  9月7日,在“行走自貿區”網路主題活動雲座談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譚志武介紹,廣西自貿試驗區著力建設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譚志武説,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政策框架和制度體系已基本建立,給予入區企業最優惠的政策支援。目前,出臺了《促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高品質發展的支援政策》30條,在稅收優惠、人才支援等方面等給予最優惠的政策。同時,配套出臺《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財稅政策兌現操作辦法》,建立支援政策兌現工作機制。

  目前,自貿區正統籌中央博士團組團式服務,推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立法工作,促進和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

  截止目前,廣西自貿試驗區120項試點任務已完成58項,總體完成率接近50%。其中24項試點任務取得顯著成效;34項取得階段性成效。二是鼓勵、推動各部門、各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主動推進一批改革試點。三是認真總結、遴選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已向商務部申報全國第四批“創新實踐案例”14項。

  譚志武還介紹,自貿區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已完成的改革試點任務中很多具有鮮明的東盟開放合作特色,如廣西推動互市貿易創新,實現邊民互市通關作業無紙化100%覆蓋,邊民互市進口落地加工為“口岸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中國—東盟資訊港、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等一批國家開發開放平臺正在加快建設。有序推進中國—東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中國—東盟經貿中心項目。中馬“兩國雙園”跨國自由貿易、金融合作等跨境合作不斷深化。

  面向東盟開放的産業也正在形成。自貿區策劃30項重大創新示範項目,2020年重點落實12項重大創新示範項目,推動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如以中馬“兩國雙園”為依託打造汽車産業鏈;發展北部灣港保稅油業務項目,推動通關、航運、支援政策等系統整合創新。

  今年上半年,廣西自貿試驗區搭乘“三企入桂”的東風,建立重點招商項目庫、企業名錄庫,赴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招商,簽約項目70個,承諾投資額近90億元。自貿試驗區掛牌時,區內企業不到3000家,一年新設企業達10561家,其中外資企業85家,日均登記企業數量是掛牌前的3倍;實際利用外資超1.4億美元,佔廣西同期的14%;外貿進出口超1308億元,佔廣西同期的31%。廣西北部灣港逆勢大幅上漲,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集裝箱吞吐量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