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抗議活動持續超100天,美國這地“戰火”為何愈演愈烈?

2020-09-07 17:4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當地時間9月5日,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抗議活動進入第100天,警方和示威者再次發生衝突,27名抗議者遭逮捕。

  今年5月,全美爆發反種族歧視、反暴力執法抗議浪潮。俄勒岡州最大城市波特蘭成為這次抗議浪潮的中心,過去三個多月幾乎每晚都有抗議活動。面對抗議者,執法人員頻繁使用暴力手段,從而引發更大規模的抗議,讓“戰火”愈演愈烈。

  當地時間8月29日,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支援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車隊與“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示威者發生暴力衝突,一名男子中槍身亡。

  當地時間8月23日,29歲非裔男子佈雷克遭警方從背後連開數槍導致癱瘓。

  憤怒的人群,不斷爆發的衝突......美國為何會深陷泥潭?

  一、政客的相互“甩鍋”

  波特蘭槍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各地重燃示威“戰火”。而此時的美國政客,卻只忙著為自己的選舉謀劃。

  特朗普連發數條推特大罵波特蘭民主黨籍市長。

  民主黨陣營激烈抨擊特朗普政府。

  非裔男子佈雷克的父親不希望兒子受傷成為政客博弈的砝碼。可現實是:在政客的棋盤上,人命可以被拿來利用。

  每一次的衝突事件,都被視為爭取選票的戰場。

  二、白宮對種族主義問題選擇回避

  國內種族矛盾如此尖銳,白宮的態度卻非常微妙。一方面,白宮對於種族主義問題選擇了回避。在美國共和黨大會上,特朗普團隊稱國內發生的抗議和暴力事件是自然發生的,而不是非裔美國人對警察反覆施暴感到絕望的結果。

  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利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躍地區的種族騷亂,來放大“法律和秩序”理念。

  三、警察的暴力執法

  “武裝衝突地點與事件數據庫項目”是一個專門記錄全球武裝衝突和事件地點的數據統計組織。

  近期,這一組織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在今年夏天發生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有93%的抗議活動是和平的,而政府的暴力應對是抗議活動衝突不斷的主要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儘管“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大部分很和平,但其中有超過9%的抗議遭到政府執法力量的干涉,而相比之下,其他主題的抗議僅有3%曾遭到警方干涉。

  在警方干涉事件中,超過54%的事件包括警方使用催淚彈,橡皮子彈等武器。2019年7月,警方只有三次在遊行中使用武力的記錄,在2020年7月,這一數字飆升至65次。

  四、深層制度問題難以改變

  美國今年爆發的種族主義抗議是社會矛盾長期積累後的質變。

  包括威斯康星州在內的許多美國中西部城市,對於非裔美國人來説居住環境非常惡劣。非裔不論在住房、健康照護、教育和司法系統上都得不到平等待遇。

  1963年8月底,美國非裔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演説。希望“我的四個孩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度裏,在此人們不根據他們的膚色,而是根據他們的品行來衡量他們”。

  2020年8月28日,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紀念馬丁路德金演講57週年的集會,面對數萬名憤怒的反種族歧視遊行示威者,馬丁路德金的長子坦言,美國非但沒有變成他父親所期待的那樣,相反正處在一場“噩夢”之中。

  57年過去了,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不僅沒有得到改觀,反而呈現變本加厲之勢。

  自私的政客,

  煽風點火的總統,

  難以撼動的制度......

  美國能從這個“噩夢”裏脫身嗎?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