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圳:勇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排頭兵

2020-09-07 14:07: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經濟特區40週年@治理能力現代化】

   40年,小漁村變成繁華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邊陲小鎮成為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之城、科技之都、開放高地。深圳的非凡崛起,是改革開放事業的生動縮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佐證。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印發。深圳從此踏上了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新征程。

   新征程是新使命,也是新挑戰。擔負新使命,應對新挑戰,在發揮改革“試驗田”和開放“窗口”的作用上大膽嘗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開拓探索,深圳始終以勇爭第一的心態應對“考卷”,敢為人先、勇當尖兵。

   創新黨建夯實發展地基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加強黨對經濟特區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經濟特區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得出的一條基本結論。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不斷強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為特區改革開放發展提供了堅實組織保證。

  圖為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前來辦事的社區群眾。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攝

   2015年12月,深圳出臺《關於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的意見》,在全市645個社區全面推行黨建標準化建設。統一標準的1050個黨群服務中心覆蓋到社區、産業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等各個角落,形成了“1+10+N”的黨群服務中心聯盟,黨員群眾在1公里範圍內就能找到一個黨群服務中心,找到黨組織。不少黨員群眾表示,“每次看到黨群服務中心由‘三葉草’拼成的心型標識和工作人員的紅馬甲,就感到特別親切,覺得黨組織就在身邊”。

  圖為前海黨群服務中心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9週年而設計的獨特標識。徐輝冠/攝

   前海黨群服務中心,是深圳黨群中心升級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將黨的建設貫穿在前海深港合作區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強化政治引領,深入實施“黨建+項目”動力計劃、“黨建+文化”引力計劃、“黨建+企業”助力計劃、“黨建+群建”合力計劃、“共産黨員+”活力計劃等五大行動計劃;加強頂層設計,構建“1+6+9”前海黨建工程體系;推動黨建理論研究常態化、長效化,在全國率先成立國內首個黨建工作諮詢委員會——前海黨建工作諮詢委員會;推動基層組織建設標準化、規範化,在全國率先發佈“前海組織力指數”指標體系……各種創新舉措,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真正把黨員幹部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釋放,推動前海深港合作區開發建設邁上新臺階,2020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增加值、稅收、固投、外資、進出口等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4項指標增速高於全年目標。前海黨建為全國自貿區黨建探路,展示了黨建的“前海模式”,也交出了深圳黨建勇於探索的創新答卷。

   打造高品質發展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唯有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源。

   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長遠佈局,著力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人才保障”的全産業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要在自主創新上先行示範,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切實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推進光明科學城等重大平臺建設,著力增強高品質發展的動力”。

   圖為光明科學城的一角。圖片來源:央視網

   光明科學城,作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重點佈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預計到2025年,光明科學城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將初具雛形,初步形成世界級科學城的核心功能。

   打造高品質發展高地,離不開創新驅動,離不開基礎研究的久久為功,更離不開政府的有力引導和大力支援。2019年,深圳市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增長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4.23%。政府把錢花在刀刃上,效能立竿見影。2019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7459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30%,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一個地區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産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

   深圳按照中央部署,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號改革工程”,近三年每年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今年,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關鍵時期,瞄準企業所想所急所難,推出營商環境改革3.0版,涵蓋14個重點領域、210項改革舉措,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今年上半年新增商事主體23.7萬戶,累計達到340.6萬戶。

  圖為前海石。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考察調研。在前海石前,總書記同前海建設者和見證者代表同話滄桑巨變。徐輝冠/攝

   前海深港合作區,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囑託,積極構建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體系,創新推出深港投資便利化舉措。

   圖為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為市民辦理業務。徐輝冠/攝

   設立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集中受理承擔的126項省市級管理許可權,提供“一站式、一門式、一網式、一顆印章對外”的政務服務。

   在全國率先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現外商投資“網上一口受理”,登記備案時間從20天縮短至2天。率先打造跨境繳稅多元化平臺,對納稅人最常辦理的涉稅281項事項,實現228項“一次不用跑”、53項“最多跑一次”。

   推出“深港通註冊易”商事服務項目,實現香港投資者足不出港辦理深圳前海商事登記,縮短港資企業設立登記時間。

   據統計,從2015年起到2020年二季度,前海合作區港資註冊企業數量從2122家增至11436家,是2015年的5.39倍,註冊資本突破1.27萬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40年來,深圳始終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標準全面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在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評估中,深圳市在政務服務一級指標中取得滿分,位列全國第一。

   構建粵港澳文化的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圖為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古城的正門。徐輝冠/攝

   被譽為“粵東首府、港澳源頭”的南頭古城,承載著1700年曆史,是古代寶安縣治所,始建於東晉。深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的指示精神,將南頭古城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首,通過整體設計和佈局,將其打造為活力特色街區、灣區文化地標和城市文化名片。

   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沒有採取“大拆大建”的模式,而是採用創新方式加以開發。“我們探索南頭古城的改造、保護,是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作為一個文化帶,作為一個考古工地,作為一個博物館,作為一個文化遺址來看待,把它的文化層清晰分出來,每個歷史時期都得到真實的展示,把保護和利用結合起來。”深圳市南山區文旅局局長周寶民如是説。

   在引進商業業態上,南頭古城也頗為講究,引進的企業大都來自香港、澳門的商家,它們都具有“同根同源”的文化屬性。這種引進追求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文化價值最大化。

   在管理模式上,南頭古城採用政府主導、企業實施、村民參與的三方模式,這不僅有利於各方揚長避短,又能發揮各自的能動性。深圳市南山區發改局局長高瓊表示,“南頭古城的保護開發除了它的經營管理模式值得借鑒之外,這個項目的重點是為香港青年打造一個同宗同源的創業示範基地,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同時,也為地區軟實力的提升展示文化價值”。

   預計在2021年3月底前,南頭古城改造將全部完成。屆時,舊貌換新顏的古城,將成為深圳這座城市的文化和活力的“源頭活水”,成為遺址本體保護、歷史傳承、多元文化展示與城市共生的樣本。

   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補短板、兜底線、惠民生、推動社會事業創新發展,是其應有之義。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持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加快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努力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深圳,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幼兒園數量較特區成立之初增長了801%;高等教育從零起步,如今已有15所高校。今年,教育預算支出佔全市一般預算支出19.3%,同比增幅15.7%。

   圖為深圳市民自助領取電子健康卡(碼)。供圖:深圳衛生健康資訊協會

   緩解市民“看病難、看病貴”,深圳建設深圳市電子健康卡管理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一網聯通”、看病就醫“一碼通”,推進全市醫院間檢查檢驗和影像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工作,減少患者看病就醫流程,降低患者就醫成本。

   2020年7月,《深圳市構建高水準“1336”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每個區(新區)至少建設一家養老機構,每個街道至少建設一家長者服務中心,每個社區至少建設一家長者服務站,構建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路”……

   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樹立民生幸福標桿,是深圳一如既往的追求。

   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深入人心。深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産、生活、生態各領域,綠色成為深圳“最亮的底色”。今年上半年深圳PM2.5年平均濃度18.5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新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深圳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稱號。

   成績背後,是敢為人先,勇以擔當。茅洲河流經深圳市光明區、寶安區和東莞市長安鎮,全流域總面積38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境內311平方公里。進入工業化、城鎮化時期,隨著流域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爆髮式增長,污水直排入河現象普遍,導致茅洲河水質持續惡化,河水變得“黑如墨,臭如糞”,水質長期居全省倒數第一,屢受群眾詬病,被稱為“深圳臉上的一道疤”。

   圖為茅洲河治理前後的對比。供圖:深圳市水務局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答好“治污”考題,2015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2015-2020年)》,向水污染問題全面宣戰。堅持高位推動、上下聯動,構建黨政主導、全民參與的治水新格局;堅持流域統籌、系統治理,探索實施“全流域、大兵團”作戰的新模式;堅持超常規補齊歷史欠賬,走出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回用”的新路子;堅持全鏈條、全覆蓋、精細化管理,執行最嚴格水環境管理的新機制,深圳闖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

   圖為茅洲河周邊景觀。圖片來源:央視網

   4年攻堅治污,到2019年底,茅洲河全流域水質實現華麗蝶變,曾經人人避之不及的“墨汁河”成為市民絡繹不絕的“生態河”。從魚蝦絕跡到魚翔淺底,從掩鼻而過到開窗賞景,從“臉上傷疤”到“亮麗名片”,茅洲河治理,治出秀水美景,更治出百姓口碑。茅洲河管理所工作人員指著河邊住宅樓對記者説,“茅洲河治理前,這房子2千一平都沒人要,現在,2萬一平都買不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資源開發利用既要支撐當代人過上幸福生活,也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根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