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同心戰“疫”丨第四集:眾志成城

2020-09-06 09:1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疫情,突如其來

  阻擊戰,驟然打響

  這是一場同心聚力、眾志成城的

  艱苦戰“疫”

  這是一場投入了整個國家力量的

  人民戰爭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推出

  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

  第四集《眾志成城》今日播出

  △視頻丨《同心戰“疫”》第四集:眾志成城

  1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醫療力量集結調動

  疫情暴發後,武漢的患者人數激增,醫療資源極度短缺。當地醫護人員已拼盡全力,但仍有大量患者無法被及時救治。

  面對完全未知的病毒、突如其來的疫情,醫護人員挺身應戰

   除夕夜逆行出征

  上海瑞金醫院在除夕夜接到援鄂緊急任務後,首批出征的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德昌和護士沈虹,都在往醫院趕。

  上海援鄂醫療隊、上海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陳德昌:一旦祖國的召喚、組織的召喚,我們還是義無反顧的。

  上海援鄂醫療隊、上海瑞金醫院呼吸危重症醫學科護士 沈虹 :擔心,怕是怕, 但是依然選擇繼續前行。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除夕夜,來自上海、廣東和軍隊醫療隊的718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

   重新建立重症病房

  當四川醫療隊到達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時,發現這裡的門診看病隊伍已經排到門外,而全院已有57名醫護人員感染

  四川醫療隊和醫院連夜商量,作出決定——停診。將原來開放式的ICU全面關閉,重新建立重症病房。

  四川援鄂醫療隊、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黃曉波:這個病房裏面加滿,到處走廊上也是病人,病人和家屬混在一起的,醫生和病人也是混在一起的,如果不進行流程的改造,最後我們就變成一個大染缸。

  1月25日,來自湖南、江蘇、山東、四川、浙江的5支醫療隊746人趕到武漢。

  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除武漢外的其他地市州蔓延,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按照黨中央部署,全國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16個地市州。

  “對口支援”又一次派上了用場

  孝感,也是疫情嚴重之地。來自重慶和黑龍江的醫療隊對口支援孝感。醫療隊在前方,而“大後方”的三甲醫院,時刻提供遠端會診,一人一策,精準救治。

  “對口支援”這一被實踐反覆證明過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在緊要關頭,又一次派上了用場。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 郭燕紅:一定是支援省(份)的力量很強,省包地市(州)的方法,既對接需求,(又)統籌好省裏的資源,有效地支援地市(州)的疫情防控。

  短短一個月內,全國各地和軍隊共調配346支醫療隊奔赴前線;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等各路醫學院校王牌勁旅匯聚湖北、決戰武漢;全國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16個地市州,把“最硬核”的醫療力量、“最硬的鱗”送到湖北。這是讓人心動,也讓人心安的場面。

  你們哪個醫院的?

  華西,華西醫院的。

  加油,我們一起加油。

  42632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醫療力量集結調動。

  他們和本地醫務人員一起,頂住了空前的壓力。

  萬般不易裏,閃動著生命之光。

  一朝共飲長江水,終生可結同心圓。

  2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牽動大江南北

  小湯山醫院設計團隊再次集結 僅78分鍾醫院圖紙傳到武漢

  武漢市蔡甸區知音湖畔,是火神山醫院的選址地點,周圍曾遍佈藕塘、土丘。在這裡,將新建一所1000張床位的專業傳染病醫院工期只給了10天

  79歲的黃錫璆,是2003年抗擊非典時啟用的小湯山醫院的設計者。23日下午1點,一封加急的“應急醫院設計”求助函送到了黃錫璆手中。當年小湯山醫院設計團隊,在時隔17年後再次集結。由於之前老先生已開始了標注,接到求助函後僅78分鐘,修訂完善的小湯山醫院圖紙,就傳到了武漢。

  拿到圖紙後,武漢中信建築設計院60名設計人員,以及遍佈全國的數百名建築設計師,共同參與、分工協作,僅用5個小時,完成了場地平整設計圖紙。

  這天是臘月二十九。圖紙有了,工人們卻早已返鄉。

  工人:我是大年三十的早上,知道這個消息,然後我就主動請戰,我們領導就讓我過來了。

   4萬多名建築工人停人不停機

  逆行的不僅是白衣天使。大數據監測顯示,在關閉離漢通道後的一週時間裏,有約12.38萬人次進入這座城市。

  武漢市城建局副局長 榮先國:我們這麼多設備,這麼多人員和材料的組織,我覺得它們都是自己長著腿過來的。很多資源調集的速度超出我們自己的想像。

  中建三局牽頭,武漢建工、武漢市政、漢陽市政等企業,從各地集結了4萬多名建設工人以及上千台設備,齊頭並進,停人不停機。

   兩家醫院建設 牽動大江南北

  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36小時完成5G信號覆蓋。

  排風機組,都需要訂貨再生産。齊魯制藥主動讓出已訂購的12台。

  航太科技航太電纜公司3小時內緊急協調,連夜將阻燃電纜裝車發貨。

  中國五礦在24小時內按要求趕制完成鋼結構加工件。

  中國鐵建直接拆了正在使用的工地活動板房,緊急送往火神山施工現場。

  大年初六,距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期限僅剩3天,600米的氧氣管道還沒有焊接。這是火神山醫院建設中最具難度的任務之一。若用傳統的電焊技術,容易造成氧氣泄漏,非常危險。

  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焊工 楊媛媛:我們當時給的指導方案,就是用熔釬焊,就是相當於用釬,這種特定的金屬物質熔化之後去填補管道與管道之間的縫隙。會這個技能的人不多。當時我們只有15個工人。

  等床救命,決不能出錯。這是一個超速推進中的複雜施工系統,每一位勞動者都在拼命。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衛國:我們跟他説必須回去休息,再不休息要出人命,他們堅決不走。

  15個工人,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完成了焊接任務,保證了火神山醫院的順利交付。

  通信

  武漢市城建局副局長 榮先國:所有的這些參建人員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英雄。

  2020年2月4日 火神山醫院收治首批病人

  2020年2月5日 雷神山醫院全面驗收

  3高效運轉的“戰時”機制保障醫療物資供應

  疫情初期,醫用防護物資嚴重短缺。武漢的關鍵物資供應一直處於“有缺口的平衡”狀態,最緊張時,幾乎已今不保明、朝不保夕。

  為了省下一套防護服,醫護人員們少吃少喝,不吃不喝,一個班就幹十幾個小時,累了就在紅區裏休息一會兒。

  決不能讓白衣戰士因為防護物資不足而被感染。

  從1月下旬到2月,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強化醫療物資的供應保障,緊缺物資要進行統一調撥,優先保障重點地區需要。

  中央指導組在武漢認真落實總書記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努力協調各部委、各地方,分秒必爭,調運物資、復工達産。

  2月1日至2月7日,中央指導組要求每天調入武漢2萬隻醫用N95口罩。而此時,全國N95口罩的日産量只有10萬隻。

  “口罩專班”上線 “戰時”機制高效運轉

  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國家發改委17個司局參與,成立“口罩專班”,建立起高效運轉的“戰時”機制。

  “口罩專班”不只調度口罩,企業復産、擴産過程中遇到的用工、原材料、口罩機、資金、運輸等問題,“專班”都協調解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産業司副司長 李忠娟:我國擁有相對完整的産業體系,我們在口罩産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口罩生産所需的熔噴布、紡粘布、鼻梁夾,以及口罩機和口罩機所需要的上萬個零部件,同時快速增長,實現了供應,這是全産業鏈的高效協同運轉。

  1月25日,全國口罩日産量只有800萬隻,缺口極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口罩産量開始逐步上升。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日産量已達1480.6萬只。

  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産量達到1.16億只,是一個月前的15倍。又過了一個月後,全國口罩日産量已達到3億只。

  在奇跡的背後,是中國所擁有的世界上最完整工業體系提供的有力支撐,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防護服“品質輔導專班”推進企業轉産

  在武漢主戰場上,一天所需防護服的“底線”是1.25萬套。最緊缺時,全國所有儲備都不能滿足武漢一天的需求。困難集中體現在武漢,解決難題要靠全國。

  新興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502廠,這家有90年曆史的生産軍需品的企業,可以轉産。

  生産一套防護服,需要40多道工序。工信部調來原材料,有關部門採用“品質輔導專班”方式,幫助企業快速掌握生産工藝和檢測要求。推進轉産,不是以天,而是以小時、分鐘來計算。

  工業和資訊化部特派工作組成員 唐和義:有一次,在生産當中,由於當時膠條的供應,十分緊張,即將面臨停工的風險。我們立即協調,並與膠條企業共同協商,從當天的産量中,調集了部分産品, 然後由專人“打飛的”運到企業。

  進入3月之後,新興際華集團醫用防護服日産量已達到14萬套,産量佔全國醫用防護服的40%。

   負壓救護車的“兜底採購”與“風雪接力”

  負壓救護車也是抗疫急需的重要物資,被稱為“移動的大號N95口罩”。2月5日,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大量患者需要轉運。中央指導組提前部署,十天之內,給武漢交付200台負壓救護車。而2019年,我國負壓救護車的年産量只有50台。這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 陳克龍:因為整個負壓救護車這個産業鏈,涉及到近萬個零部件,那個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工信部)部黨組堅決下決心,要實行兜底採購,要給企業吃定心丸。

  兜底採購,戰“疫”時期的特殊措施。工信部向多家重點汽車生産企業發出生産任務函。對企業來説,最難處是負壓救護車最重要的部分負壓隔離艙,沒有現成的。

  汽車企業就派人守在生産負壓隔離艙的工廠門口。

  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瑞:我們的物流卡車司機蹲守了一天一夜,一直等到淩晨1點多,第1批30個負壓設備零件,然後連夜再從山東開到無錫。無錫工廠裏面,我們的工人也是在這邊連夜等待,零件一到馬上裝車。

  底盤不夠直接拆了成品車,高價購買零部件,向供應商提前支付貨款,接到任務的汽車生産企業幾乎窮盡手段。負壓救護車生産出來了,可是,北方地區卻下起了大雪,運輸成了新難題

  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 陳克龍:湖北、遼寧、河北、天津、河南、湖南這五省一市的交警在風雪中接力,交警一路護送(負壓救護車)到了湖北。

  全國累計向湖北交付負壓救護車近700輛,確保了當地各個時間節點安全運轉病人的需求。

  4在武漢和湖北的背後 站著整個中國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説,“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多組織供應”。

  △黃山市太平湖活水魚養殖基地的27名工人把3萬斤的活魚,裝滿整整7個大網箱,送往武漢。

  黃山市太平湖活水魚養殖基地的許同友説,連武漢百姓吃魚這樣的小事情,總書記都記挂在心裏。武漢人民為了全國老百姓的健康,隔離在家這麼多天,自己送點魚,盡綿薄之力。

  整個湖北動員起來,給武漢市民送魚。一車車活蹦亂跳的魚,從咸寧、荊州、武漢東西湖等地,直接運到社區門口。再由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送到居民家中。

  武漢市民:現在是天天都在買魚嗎?還是今天是第一次? 買了有很多回了。還方便嗎? 方便方便,現在方便多了。

  一座900多萬市民的大城市,關閉對外通道長達76天。如何保障城市基本運轉,如何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是總書記一直牽掛的事情。抗疫期間,他多次在中央重要會議上作出部署。

  2020年1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要切實保障湖北省和武漢市各種物資供應,確保人民群眾正常基本生活。

  2020年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要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積極組織蔬菜等副食品生産。

  2020年2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嚴格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主副食品生産、流通、供應組織。

   九省聯保聯供 保障肉蛋菜運輸

  武漢每天要消耗5400噸糧食、4000噸蔬菜、1200噸肉。如何保障如此龐大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國家有關部門立刻啟動對生活物資的價格應急監測機制。兩天后,監測顯示,武漢市葉菜價格上漲過快,庫存量已經低於3天的消費量。國家發改委立刻協調山東省壽光市緊急調運350噸蔬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司長 岳修虎:又推動了兩邊的簽訂協議,然後保證每天的供應量。這個供應是根據兩邊的企業協商,他們需要什麼菜,什麼樣的價格,來滿足市場的供應。

  通過九省聯保聯供機制,累計向湖北省調運生活必需品約7.12萬噸。

   肉蛋菜到水電氣 一樣不能少

  疫情發生後,長江委調度三峽水庫加大向中下游補水力度,宜昌站1月份的平均流量比往年均值多出近七成,全力保障長江中下游供水需求。

  漢川發電公司共有6台發電機組,2台給孝感供電,4台為武漢供電。戰“疫”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對這裡的煤炭儲存以及用電需求增長,都做了詳細預案。

  疫情期間,武漢市做到了欠費不停電、不停氣、不停機。水、電、通訊、油氣等一直正常運轉。

   打通城市運輸末端“最後一公里”

  為了打通城市運輸末端“最後一公里”,從2月2日開始,駐鄂部隊成立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緊急抽調130輛軍用運輸車,足跡遍佈武漢的13個區,8000多平方公里。

  1月27日至5月8日,全國通過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運輸方式,累計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153.23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産物資284.15萬噸。

  在雲南河口,22噸香蕉被93戶村民用摩托車運下大山,發往湖北。

  在西藏山南,2000噸礦泉水、70噸豬肉、牦牛肉,即將啟程。26年來,湖北省一直對口支援山南。如今,即使跨越數千公里,他們也要送上這份心意。

  來自雪域高原青海的菜花,新疆的乾果,寧夏、甘肅、內蒙古的馬鈴薯,遼寧、河北的白菜,四川、江蘇的“上海青”,浙江、貴州的雞蛋,重慶、江西、湖南的臍橙,陜西的蘋果,黑龍江、吉林緊急調集的優質大米,山西、河南的麵粉,廣西的茄子,福建的冰凍海鮮,海南的新鮮水果,全國各族人民,都想把本地最好的東西,發到湖北。

  在封城的76天裏,雪中送炭的暖流,從未中斷。

  在武漢和湖北的背後,站著整個中國。

  5關鍵時刻 小企業也有大擔當

  戰“疫”之際,無數中小微企業,默默奉獻、捐款捐物、趕制抗疫物資、參與工程建設。關鍵時刻,小企業也有大擔當。

  1月26日,大年初二,袁傳偉突然接到電話。火神山醫院急需過氧化氫消毒器,希望他儘快復工,在2月12日前,趕制出1000套設備零件,然後送往無錫。

  袁傳偉:打電話給工人們,但是他們那時候,村上已經不允許出來了。從編程、刀具、加工、調試,我都會弄,辛苦總比疫情奪去人的生命要好。所以(我自己)先頂著吧。

  袁傳偉答應後,硬是一個人扛起了5名員工的工作量,撐起了一條生産線。

  能源、航空、糧油、通信等國計民生關鍵領域的中央企業,充分發揮主力軍、國家隊作用。國航、東航、南航等全力保障不斷航,中石油、中石化、中糧、國藥等全力保障物資供應。

  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也站在最前排。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工地上,有200多名華為員工來搭建5G網路。騰訊拿出15億元,建立戰“疫”基金。正月初一,阿里巴巴就宣佈捐款10億元用於購買醫療物資。

  港澳臺同胞和海外留學生紛紛捐款捐物支援湖北。截至4月23日,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資金約419.94億元。

  一滴水,融入大海,便能永不乾涸。

  一個肩膀,與億萬肩膀同在,就能築起堅不可摧的長城。

  6人人都是參與者 記錄者 報道者

  武漢有這樣一個小寶寶,出生前,爸媽都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剛出生,他就不得不和爸媽暫時分開。

  央視新聞為“小石榴”開啟了“雲守護”。2月17日,石榴爸爸與出生14天的寶寶首次“同框”。

  石榴爸爸 龍仁勇:小寶寶是在正月初十,六點鐘(出生),諧音就是“石榴”。在當前的這種情況下,希望全國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共同戰勝疫情。

  從“雲監工”到“雲保姆”, 和17年前抗擊非典時相比,這次戰“疫”,一個很大的不同,是進入了移動互聯時代、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參與者、記錄者、報道者。

  在1月25日正月初一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佈疫情,回應境內外關切。

  在戰“疫”期間,從中央到地方,新聞發佈會成為常態。及時準確、公開透明,既發言又傾聽,既發佈又交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準確解讀抗疫部署。

  截至4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佈會、見面會45場。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每日例行發佈會舉行95場。全國各地舉行發佈會上千場。國務院新聞辦還把發佈會直接開到了武漢。

  全國新冠肺炎防控武漢前方專家組傳媒專家 董關鵬:把中央對湖北對武漢的重要政策進行一線解讀。把最新的最前沿的相關情況,精準地給全國全世界關於這個事件的全景發佈。

  疫情發生後,全國400多名新聞工作者主動請纓、奔赴武漢,與當地媒體並肩作戰,數千次深入“紅區”採訪,精心製作大量新聞作品,收集報送民生訴求。

  共渡難關的同心時刻,寫在今天,留進歷史。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

  人民的同心力量

  國家的制度優勢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充分彰顯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