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鑒往事、知來者:凝聚民族復興之志 習近平句句鏗鏘

2020-09-05 16:45: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 (萬鵬、吳兆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正義事業史冊上!”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意義?鑒往事,知來者,在新時代如何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三點重要意義:

  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譜寫雄壯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有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堅定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意志,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洪向華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沉重歷史災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意義,充分説明這場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共同奮起禦辱的反侵略戰爭。”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鄭敬斌表示,在這場反侵略戰爭中,中國人民實現了偉大的民族覺醒,展現了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洗刷了近代以來列強侵華的屈辱歷史,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重溫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擔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大責任,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在明辨是非曲直中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為世界不斷注入和平的正能量。

  14年抗戰,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譜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上表示,“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今天聽來仍然能産生強烈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意義,表達了中國人民的三個決心。一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當下中國人民有決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一切來犯之敵予以沉重打擊。二是體現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決心。一切艱難險阻都無法削弱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堅強意志。三是體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中國人民歷經持久的抗日戰爭,深知戰爭的殘酷性,因此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致力於自身強大的同時也必將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的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岳奎在採訪中告訴記者。

  四個“偉大勝利”:

  孕育偉大抗戰精神 堅定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決心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産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的偉大勝利”。

  鄭敬斌表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當時,中國軍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奮力抗戰,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鬥爭精神,牽制和消滅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精銳力量。同時,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對世界人民來説是一個巨大鼓舞,為凝聚全世界人民力量以粉碎法西斯野心,實現挽救民族危亡、爭取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可以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是多方力量的共同願望和共同勝利,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洪向華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個“偉大勝利”揭示了抗戰勝利的四個原因。中國軍民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凝聚起抗擊日本侵略的磅薄力量;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國人民築起的血肉長城更是挺起了古老中華民族的脊梁;同時,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和各國人民結成的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也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這四個“偉大勝利”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成功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新時代,我們要把這些經驗總結好、發揚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這場勝利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馬峰告訴記者,首先,抗日戰爭讓中國人民空前團結、愛國主義精神空前激發。其次,中國共産黨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為贏得抗戰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彰顯了中流砥柱作用。再次,危難之際各民族人民不分你我、不分彼此,紛紛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偉大鬥爭中,這場勝利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勝利。最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與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共同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正義戰爭的偉大勝利。

  五個“必須” 五個“絕不答應”:

  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不可阻擋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個“必須”:“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鬥爭精神”“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馬峰表示,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告訴我們,民族復興、國家獨立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自從有了中國共産黨,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有了可以依靠的堅定力量。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是中國人民和歷史的選擇,不是任何人、任何勢力可以動搖的。並且,道路問題是根本問題,走什麼道路決定了國家和人民前途命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可以含糊的空間。

  洪向華認為,五個“必須”指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的五個重要方面。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即擁有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力量;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則明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便獲得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依靠力量;必須堅持鬥爭精神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式手段;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則需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這五個“必須”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應如何繼承先輩精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個“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中國共産黨的歷史、醜化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定和醜化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通過霸淩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破壞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發展權利、破壞中國人民同其他國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壞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五個‘絕不答應’提振了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勇氣。”洪向華談到,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和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是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五個“絕不答應”從側面反映出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應該迎難而上,繼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鄭敬斌表示,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軍民經過長期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五個“絕不答應”,表明這場正義的勝利來之不易,必須永久捍衛、堅決捍衛,還要與懷有不良目的,企圖否定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勢力抗爭到底,絕不答應、絕不妥協。五個“必須”充分體現了堅持五個“絕不答應”的內在要求,反映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進一步表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不可阻擋。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