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綠色發展 推進美麗西藏建設

2020-08-29 10:44: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西藏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採取綜合舉措,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位於西藏拉薩城北的拉魯濕地,這幾年,水域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越冬候鳥也從2015年的6000多只增加到2019年的15000多只。今年四月,拉魯濕地向人們開放了部分觀光步道。

  拉薩市民 普布扎西:感覺拉魯濕地的衛生、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都越來越好了,來這裡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環境好了,我們的幸福感也更強了。

  五年來,拉薩用“水系修復、綠色圍城”的理念改造城市,讓拉薩更加宜居。

  拉薩市副市長 陸從福:打通了布達拉宮以及羅布林卡兩個世界文化遺産。我們水系總長度達到72.24公里,新增長度36公里,增加水域面積是26公頃。

  位於昌都市芒康縣的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國家陸續投入4063萬元,提高管護條件,還引進了智慧滇金絲猴觀測系統。最新統計顯示,滇金絲猴種群數量由原來的500多只增加到800多只,森林覆蓋率達到70%~80%。

  昌都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 次仁: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守護好這片森林,讓滇金絲猴能夠永遠生活在這裡。

  現在保護區附近家家戶戶都參與到護林工作,政府通過生態補償機制,為當地群眾提供生態護林崗位。目前,西藏全區共有66.7萬個生態崗位,讓更多的普通牧民變為生態衛士。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依管理站站長 普瓊: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生態環境,國家投入了這麼多的人力和財力,我們也是盡心工作。

  牢牢把握生態安全這條紅線,實行最嚴格生態保護政策。目前西藏已完成74個縣(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到53.88萬平方公里。西藏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居全國首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學家 姚檀棟:大家最關心的也就是這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應該説,青藏高原的一系列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實際上為更大區域的這種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一種範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