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碼 加速形成金融業多元競爭格局

2020-08-29 10:28: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提速。尤其是針對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政策舉措力度更是不斷“加碼”。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2018年以來陸續出臺了34條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目前相關法規制度修訂基本完成,同時,監管流程也不斷完善,審批速度大大加快。外資在華新設機構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一批專業化特色機構紛紛落地。

  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其中包括外資獨資或控股的保險公司和理財公司。今年上半年又有來自世界各地多家知名優質的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獲准批設。例如,美國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與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新加坡淡馬錫旗下富登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合資籌建由外資控股的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安達保險集團增持華泰保險集團股份至46.2%,成為其最大股東;中法合資、中澳合資和中英合資的3家外資保險公司也分別下設了專門的資産管理公司;來自韓國的大韓再保險在華設立了再保險分公司。

  據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還有一些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外資機構正在開展市場調研,有的已明確了擴大在華業務的計劃,有的已遞交了開設機構的初步申請。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將會有更多的外資機構參與到我國金融市場,成為推動我國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有生力量。銀保監會將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穩步提升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改進完善監管方式方法,增強開放條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雖然短期來看,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傳統金融機構將直接面臨競爭壓力。但是長期來看,大型外資金融機構的加入,對我國銀行、保險機構及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將帶來重要影響。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外開放能促進包括銀行保險在內的金融行業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其帶來的競爭壓力有利於中資金融機構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公司治理結構,並加快經營轉型。同時,通過引入外資股東作為戰略投資方,可以在提升資本金的同時,促進中外金融機構之間人才、資訊等資源的充分交流,也有利於中資機構優化公司治理、業務模式及風險管理能力,提高金融運營效率。此外,加快金融開放有利於中資金融機構更好地理解海外市場文化、規則,拓展國際化視野,從而推動中資金融機構提高“走出去”和國際化品質,進一步促進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

  “對外開放有助於高品質發展,實體經濟領域如此,金融領域也是如此。”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代金融業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傢具有先發優勢,從組織架構、公司治理、業務創新、風險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有助於我國學習國外金融業發展中的先進經驗,更好地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也需要看到我國金融業這些年發展的成就,積極推動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再者,金融業擴大開放與實體經濟擴大開放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也需要在全面推進對外開放中推進金融業擴大開放。

 

[責任編輯:楊永青]